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6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获得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初步分析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将抗晚疫病基因R1、R3a 和RB分别转化马铃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并通过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无菌苗快速抗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RT-PCR分析来筛选阳性转化株系。并测定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接种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证明,3个抗晚疫病基因都已经整合进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所获得的转基因株系接种小种89148-9后其抗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表现为高抗或抗病,有明显的HR反应;转基因株系在接种小种89148-9后3种酶的活性都升高,且活性高峰比野生型早。【结论】获得了一批高抗或抗晚疫病的马铃薯转基因材料;活性氧清除酶系可能参与了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62.
豫鲁冀接壤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豫、鲁、冀接壤地区部分肉鸡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出了49株大肠杆菌,确定42株茵分属11个血清型,其中O2,O78,O1,O74,O11为主要血清型,分别占分离株的26.2%,19.0%,11.9%,9.5%,9.5%,表明该地区血清型的复杂性,给该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困难.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49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最敏感,高敏菌株达94%~100%,可作为防治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3.
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甘薯种植区的26份主要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10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24.1条多态性谱带,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203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20.3条多态性谱带,2种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以用于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②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487 7~0.774 3,平均0.564 0,表明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遗传相似程度高,遗传基础狭窄.通过UPGMA聚类分析,26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处可分为2类.③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高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北方薯区,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与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④1990年前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高,1990年后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依然很高,遗传多样性程度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在未来甘薯遗传改良中,可以通过加强不同薯区育种亲本的交换,逐步改变目前中国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  相似文献   
64.
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CI )转化甘薯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CI)导入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栗子香,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所用菌株为根癌农杆菌LBA4404,其携带的pBinh质粒上含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 Ⅱ)基因和OCI基因。将继代培养3d后的栗子香胚性悬浮细胞与LBA4404(OD600nm=0.5)共培养4d。将共培养后的胚性悬浮细胞首先在含有2mg/L2,4-D和300mg/L Carb(carbencillin)、但不含有Kan(kanamycin)的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然后在含有2mg/L2,4-D、50mg/L Kan和300mg/L Carb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4周后,将直径约1mm的抗Kan细胞团转移到添加2mg/L2,A-D、50mg/L Kan和300mg/L Carb的MS固体培养基上,共转移200个细胞团,诱导得到了8个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些抗Kan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mg/L ABA、50mg/L Kan和100mg/LCarb的MS固体培养基上,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13株再生植株。PCR和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13株再生植株中7株是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5.
用甘薯品种农林17号(中紫)的叶柄分离原生质体,对其在添加各种浓度的萘乙酸和激动素的改良细胞薄层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培养1~2 d 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培养2~3 d 后,再生细胞发生第一次分裂,持续的细胞分裂形成小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结果表明萘乙酸和激动素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5.0mg/L 和1.0~5.0mg/L。此后,将小愈伤组织转移到MS 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小愈伤组织迅速生长。本试验达到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66.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甘薯SSR标记开发及群体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SSR标记,是目前较为经济高效的DNA分子标记开发方法。为了开发更多适用于甘薯的SSR标记,本研究在前期对甘薯体细胞杂种KT1及其两个亲本4个干旱胁迫处理的24个样本转录组de novo测序的基础上,对获得的105 959条Unigene中大于等于1 000 bp的FASTA序列进行搜索,共找到12 105个SSR位点。从中筛选设计了200对SSR引物在KT1及其亲本中筛选验证,最终选择了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区的9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群体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把94份实验材料分为3个亚群,较清晰地区分了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这些基于甘薯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标记为甘薯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辅助育种和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67.
以第三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论坛"为例,分析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认为应当树立学生在创新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融合校内资源,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立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甘薯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相似文献   
69.
影响人参发根皂苷含量基因rolC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通过发根农杆菌?穴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雪与人参?穴Panax ginseng C. A. Mey?雪根外植体共培养,用直接接菌方法诱导出人参发根。培养4周后人参发根的总皂苷含量达到栽培3年生人参皂苷含量的水平,单体皂苷Rb1含量明显提高,说明TL-DNA具有影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能力。根据Slightom等RiA4TL-DNA序列分析结果,利用PCR方法从人参发根中扩增并克隆了影响人参皂苷合成的基因rolC。与已发表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70.
用改进的SSAP方法克隆抗甘薯茎线虫病相关的RG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新品系农大603是从感茎线虫病品种徐薯18的辐照后代中获得的一个抗茎线虫病的突变体。根据已报道的植物线虫抗性基因的核苷酸结合位点(NBS)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用自行改进的SSAP(modified 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s)方法,对农大603和徐薯18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从农大603中扩增出含有抗性基因NBS保守序列的差异片段2个(片段54和片段72)。在GenBank上序列搜索和比对发现,克隆序列与已报道的植物抗病基因之间同源性较低。根据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抗、感茎线虫病的甘薯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由片段72设计的引物在抗、感品种上没有扩增出多态性带;由片段54设计的引物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扩增出多态性带,推测片段54是与甘薯抗茎线虫病有关的R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