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用毫屁、毫木西、毫安弄和毫安旺4个云南软米品种分别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桂朝2号和糯稻杂交,其F1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居于双亲之间,偏向于含量高的亲本,F2和BC1F1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表明这4个软米品种均可能受与wx等位的隐性基因控制。对43份云南软米的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毫木占、毫安旺、毫木吕娘、毫好嫩、大憨谷、毫磨牙、毫磨(莫)允、毫八宛、毫闷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成熟时,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较小,对温度比较弱感,在云南软米育种中将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可以作为软米育种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52.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0-1990年进行了批量众说 。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算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  相似文献   
53.
连续观察人工育苗中同一批受精卵,在水温23.2~23.4、盐度27.00~27.80‰条件下,经过3h36min孵出仔鱼,并继续观察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还比较了不同年份与不同批次的观察资料,讨论了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仔、稚鱼器官发育与日龄、生长速度等关系。  相似文献   
54.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r (Richardson)系石首鱼科黄鱼属 ,是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曾有中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称。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 ,其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形不成渔汛 ,甚至濒临衰竭 ,至 1 987年在自然海区已基本上捕获不到性成熟亲鱼。为有效保护大黄鱼的自然资源 ,1 985年福建省率先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大黄鱼的人工繁殖及其增养殖技术”的联合攻关 ,于 1 986年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 ,1 987年又掌握了人工培育亲鱼技术 ,至 1 990年达到了生产性育苗百万尾的水平 ,为此后大黄鱼养殖业的大发…  相似文献   
55.
风险分析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依据.风险分析将成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解决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宏观管理模式.通过对风险分析的方法、技术体系以及在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认识到了风险分析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和标准制定中的重要性.在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和标准制定中应用风险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7.
本尼登虫是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实验采用十二种渔用杀虫剂对大黄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6℃时,处理90min,大黄鱼的半数死亡浓度(LC50)分别是:甲醛500×10-6、氨水200×10-6、过氧化氢1200×10-6、硝酸铵3.5×10-6、敌百虫0.5×10-6、36%醋酸100×10-6、高锰酸钾8×10-6、盐60‰、水烟浸出液290×10-6。对自然感染本尼登虫的大黄鱼进行药浴试验,杀虫效果较好的有:过氧化氢、高浓度盐水、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58.
通过大黄鱼大个体人工选择育种,显微观察测量三十二天的生长数据。选育组(XY)在个体大小和生长率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其中,选育组的卵径和油球径都略大于对照组(PT)。经三十一天的室内培育后,选育组平均体长14.190±2.452mm高于对照组的13.240±2.537mm,但差异不显著(P0.95〉0.05)。造成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量性状遗传受环境、基因表达、基因频率和选择误差等影响。因此要通过不断的选择淘汰个体体型较小的个体,从而获得基因频率稳定的大个体养殖后代。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大黄鱼的R代选育提供E代亲本。  相似文献   
59.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对保障我国优质水产蛋白供给具有关键作用.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最高的品种,种质资源是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系统开展大黄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保护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回顾了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从科研、育种技术体系、产业和人才...  相似文献   
60.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 receptor,TNFR)超家族在机体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本实验室构建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数据库中筛选出TNFR(LcTNFR)基因片段,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LcTNFR基因cDNA全序列,全长2 016 bp,其中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64 bp,3'非翻译区602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350 bp。ORF编码44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F432416)。预测的蛋白质等电点为5.47,分子量为49.7 kD。对LcTNFR蛋白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6个α螺旋,不含β折叠。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斑马宫丽鱼(May landia zebra)的TNFR 10B-like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74%;与斑马鱼(Danio rerio)卵巢型TNFR一致性较高,达51%;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TNFRⅠ的一致性为47%。鱼类TNFR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LcTNFR与TNFR 10B-like、TNFRⅠ及卵巢型TNFR聚为一大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NFR基因在大黄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的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精巢及其它组织;其次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也有较高的表达。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的第2天和第4天,LcTNFR基因在大黄鱼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到第8天逐渐回落到对照组水平。本结果可为大黄鱼免疫学研究及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