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3篇
  3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玉米S2代姊妹种间遗传潜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85433一个基本株的姊妹系组配的4个S2代姊妹种的增产潜力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2代姊妹种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其增产幅度为14.76% ̄83.08%,扩大了早代姊妹系间遗传变异的选择范围,可进一步发挥姊妹种高产制种的优势潜力,4个S2代姊妹种与对应姊妹系各自和彼此之间的产量配合力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82.
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与现代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氮肥的增产作用以及不合理施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分析,阐明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意义;综述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和遗传研究进展;提出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技术途径,认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3.
84.
豫单8703是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以综3和豫自87-1两个自交系杂交育成的大穗型玉米杂交种.综3引自中国农业大学,豫自87-1是利用外引玉米杂交种通过二环系选育法育成的自选系.经过多年省内外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连年领先.1997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次通过审定,被命名为豫玉22号,1998年11月和2000年元月又分别通过甘肃省和陕西省审定,并于2000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2000年5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一等奖.同时,国家科技部把该品种的推广列入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由于该品种的双亲均不含"478"(近年来,生产上利用最多的亲缘之一)的血缘,因此,其大面积利用,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玉米品种单一老化、资源狭窄的被动局面,拓宽玉米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85.
我国菜籽饼粕硫甙、单宁、芥子酸含量普遍较高 ,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很少 ,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近年来 ,江苏省南通地区逐步引进推广了低硫甙、低芥酸的“双低”油菜品种。本试验利用不同比例的双低油菜粕作为蛋白质饲料 ,进行生猪饲养试验 ,观察生猪生长性能及毒性反应 ,旨在掌握双低油菜粕在生猪生产中的用法与用量。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双低油菜粕由南通市种子公司提供 ,大豆粕购买于海安市场 ,供试猪为海安种畜场 60~ 65日龄的长白×姜曲海二元杂交仔猪 40头。预试期 2 5天 ,预试期间驱虫、免疫、去势。试验全期 1 2 0天。1 …  相似文献   
86.
不同组合猪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HPLC法测得纯种小梅山猪、大约克夏×小梅山猪、长白× (大约克夏×小梅山 )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的含量范围为 2 .0 8~ 2 .39mg/ g ,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pH值范围为 5 .5 4~ 6 .0 3,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相似文献   
87.
88.
对两年区试结果分析表明,豫玉22号(豫单8703)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是目前替代丹玉13的理想品种。由于其含有热带亲本血缘,因此,它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改善目前生产上品种单一老化、遗传基础狭窄的状况。  相似文献   
89.
选择同一父本、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头,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一组(添加1%丙酮酸钙,隔周饲喂)、试验二组(添加1%丙酮酸钙,连续饲喂),每组8头,在猪体重60kg时开始试验,90kg时结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二组膘厚比对照组降低18.3%,差异极显著(P<0.01);比试验一组膘厚降低14.6%,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一组膘厚比对照组降低4.4%,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组[肌面积比对照组、试验一组增加4.11cm2、6.27cm2,分别增加11.6%(P<0.05)、19%(P<0.05)。试验一组眼肌面积比对照组降低了2.22cm(2P>0.05)。试验二组的肌间脂肪较对照组降低了15.6%,差异显著(P<0.05),但对日增重、料肉比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而且不同的添加方式对pH、系水力、嫩度、肉色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0.
针对现有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基于一个含油率阈值,无法对胚败育籽粒和单倍体籽粒正确分选的问题,分别对玉米生物诱导产生的二倍体、单倍体和胚败育3种不同籽粒类型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籽粒含油率双阈值提高单倍体正确识别率的分选方法。该研究以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为母本,以高油型诱导系为父本,进行生物诱导产生的3种不同类型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分别对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粒质量整体表现为单倍体>二倍体>胚败育,除二倍体籽粒与胚败育籽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籽粒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平均变异系数为16.62%,并且每个材料的3种籽粒类型间出现较大的重叠区域。而不同类型籽粒含油率整体表现为二倍体>单倍体>胚败育,变异性以二倍体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仅为12.52%,其次是单倍体,而胚败育籽粒最高(34.14%),但其含油率最低且均≤2%;每个材料各自的3种类型籽粒间含油率呈现梯度分布,存在较明显的界限。由此可见,利用籽粒含油率能够区分玉米生物诱导的3种不同籽粒类型,而单粒质量则不能;通过设置二倍体籽粒的最小含油率为上限,胚败育籽粒的最大含油率为下限,利用含油率的双阈值可提高单倍体的正确识别率,为玉米生物诱导单倍体高效自动化分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