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60a毛乌素沙地东缘主要气候要素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54-2013年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累积距平法、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等方法,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东缘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均相对湿度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东缘的年均气温和年均相对湿度变化趋势较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25℃/10a和-0.78%/10a,降水量变化呈微弱下降趋势(-7.74mm/10a),但趋势性变化并不显著.2)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均相对湿度在研究时域上均表现出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时间序列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16a、13a和18a.3)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年均相对湿度相比,突变时间存在2a左右的滞后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年均相对湿度在主周期时间尺度下,分别经历了5次、7次和4次正负位相循环,且在2013年以后的短时间尺度上分别处于偏低期、偏少期、偏干期.4)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均相对湿度在16a、13a和18a时间尺度上的位相结构变化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气温偏高(低)年(代)对应着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偏少/小(多/大)年(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为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结瘤率和产量,建立高效紫花苜蓿与苜蓿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体系,本研究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得知已获得的SD101 为苜蓿中华根瘤菌。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品种‘敖汉’和‘龙牧801’在不同处理基质中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SD101 和保护剂的结瘤和株高情况。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敖汉’和‘龙牧801’在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SD101 和保护剂后田间的结瘤和产量情况。结果发现,接种了SD101 和保护剂的‘敖汉’和‘龙牧801’在不同基质上都有很好的结瘤数和株高,达到了显著水平。尿素处理的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对苜蓿与根瘤菌共生结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伽马射线处理土样能够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田间试验中土著根瘤菌在苜蓿生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使用苜蓿根瘤SD101和保护剂拌种的处理有着更强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矮壮素在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上的应用。[方法]用大蒜幼嫩气生鳞茎为外植体培养的试管苗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系统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处理对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加入0.4mg/L的矮壮素能有效使大蒜试管苗增高、增粗,叶色加深。在试管鳞茎诱导条件下,矮壮素对大蒜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作用显著(P〈0.05),0.5mg/L矮壮素处理时鳞茎形成率为793%,鳞茎总诱导率为96.67%。当矮壮素浓度为0.6mg/L时,试管鳞茎鲜重、平均直径都明显增加。[结论]试验研究了矮壮素在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上的应用,为大蒜的栽培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极其重要的科技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省级科研院所之一,许多科技服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文章阐述了该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科技服务的优势、成效与不足,并从团队协作融合和制度设计创新、供需双方沟通和成果转化应用、技术服务手段和科技示范集聚、综合能力提升和专业精准培训等方面总结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1组成
仔猪的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是产生主动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仔猪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地方。胸腺作为T细胞成熟的场所,也产生胸腺激素。 相似文献
50.
渭河流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同时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监测该地区植被生长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科学评估区域生态建设成效、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量、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渭河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1年,渭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增加趋势,全区年平均增速为0.004。年际尺度上,NDVI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月尺度上,NDVI与4月和8月的气温、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与7月气温呈弱的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变化与NDVI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流域人口密度的减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改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变化是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原因。NDVI显著减少区NDVI的减少趋势主要由关中平原耕地NDVI的减少引起,NDVI显著增加区NDVI的增加趋势主要由草地、林地以及黄土丘陵区、黄土残塬区耕地NDVI的增加引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