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229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淤地坝溃坝预报预警地理信息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淤地坝溃坝的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地理信息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信息解析形成模型参数,以之为基础构建了淤地坝溃坝预报预警地理信息模型。针对某淤地坝,按照不同的暴雨洪水和库容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了对应状态下坝体的安全状态,形成预报预警结论,表明了淤地坝溃坝预报预警地理信息模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2.
林窗对子午岭天然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人工干扰天然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子午岭地区天然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林窗和林地样方各26块,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比分析辽东栎群落林窗和林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并研究林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天然辽东栎群落中,自然干扰形成的林窗平均面积为86.3 m2,以面积小于100 m2的中小林窗为主(占76.9%)。林窗形成方式多为干基折断。(2)林窗和非林窗植物多样性总体差异显著(P<0.05),林窗内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略高。(3)不同大小的林窗表现为: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75~100 m2面积的林窗内最大;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0~50 m2的林窗内,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75~100 m2的林窗内。  相似文献   
303.
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90份中国板栗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90份种质共产生806条带,69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86.23%;基于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图将90份种质聚为两大类14个小组;9对引物在90个板栗种质中检测到数量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各引物对对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最高93%,最低80%。引物对两两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304.
以一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生长季末期设置包含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的对照组和停止水分补给的干旱处理组的盆栽试验,研究该时期干旱胁迫对刺槐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幼苗功能叶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持续降低,至第12天时分别降至对照组的10.91%,5.70%和3.63%,且整个试验期间其均显著低于基本保持不变的对照组(P0.01)。干旱处理组幼苗叶、枝、树干、粗根、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12,1.05,1.13,1.26,1.29倍(P0.05);但淀粉含量均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84.0%,94.8%,63.3%,70.5%,89.4%(P0.05);NSC含量均降低,叶和细根NS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03倍和1.01倍,枝、树干、粗根NS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96.6%,70.5%,78.2%(P0.05);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比值均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33,1.10,1.79,1.82,1.44倍(P0.05)。就整株水平而言,干旱处理组幼苗NSC含量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在第6,9,12,15天时,其分别是对照组的84.0%,79.2%,76.3%,67.5%。除枝和细根NSC含量外,不同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比值、整株水平NSC含量均与土壤含水量、叶生物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相关(P0.05)。生长季末期干旱胁迫导致刺槐幼苗提前大量落叶、净光合速率降低、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增加,导致淀粉积累减少,进而NSC被提前消耗,且以树干和粗根中的消耗最显著。  相似文献   
305.
【目的】建立陕西省水文地貌关系正确的数字高程模型(Hc-DEM),并对Hc-DEM的精度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快速有效地处理原始数据及生成陕西省Hc-DEM的方法。从地形的表现能力、水系网络和交叉验证等方面,对Hc-DEM与基于TIN建立的DEM(TIN-DEM)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Hc-DEM能够很好地表现地形起伏,正确地反映地貌,如梁、沟及流水线网络;且其对地形的表现能力优于利用TIN建立的DEM。【结论】用ANU-DEM生成的陕西省Hc-DEM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形,比TIN-DEM效果好。生成了陕西省Hc-DEM的3个关键参数:分辨率50m,第2糙度系数0.8,迭代次数40。  相似文献   
306.
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Landsat5/TM遥感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反演,并对气温参数进行了高程、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订正,更为精细地表达局地温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运用ERDAS的空间建模工具,反演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延河流域土壤的相对干旱状况,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充分考虑地形因子影响的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7.
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地下生物量及其形成规律长期以来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其认识的水平和测定方法与地上生物量的研究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然而地下生物量的动态直接影响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和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了解地下生物量的特征是我们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而这项工作在黄土高原的草地生态  相似文献   
308.
赣南地区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基于Hc-DEM提取地形因子,用50m×50m的邻域窗口对坡度进行均值滤波,将赣南地区划分为平原(包括盆地及周边缓坡丘陵)、典型丘陵、山地3种地貌类型区,对这3种地貌类型区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ength-Slope factor,LS)的宏观和微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在宏观尺度上,平原的坡度和LS因子均最小,典型丘陵次之,山地最大;平原和典型丘陵区坡长较小,而在山地较大。在微观格局上,坡度表现出与地形连续变化相适应的特性;坡长在典型丘陵和山地反映出与提取算法有关的、类似流域单元的图式;LS受坡度和坡长的共同影响,整体上与坡度的分布一致。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表现为,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坡度、坡长和LS因子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地形属性(坡度、坡长)和LS对土壤侵蚀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09.
该以长武王东试验示范区为例,将地块作为地理信息信息采集与存贮的基本单元,对地块的形成、分类、地块图的编制方法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如地块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地块图的显示内容、地块图的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10.
我国著名的土地资源及水土保持专家宋桂琴研究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南地区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顺序为SiO2>Al2O3>CaO>Fe2O3MgO>K2O>MnO>Zn>Cu,其中硅、铝、铁、钛空间分布较均匀;钙、镁、钾变异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匀。硅、钛、铜、锌、锰为残积母质>洪冲积母质>黄土母质;铁、镁、钾为洪冲积母质>残积母质>黄土母质;铝为洪冲积母质>黄土母质>残积母质;钙为黄土母质最高,残积母质很低。从山地洪积扇中上游阶地中下游阶地,硅、铜、锌、锰逐渐减少;铝、镁、铁、钙、钾则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