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3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为探讨水温对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幼参生长、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力影响,选择体重为(1.70±0.24)g的糙海参幼参,在低温组(23℃)、对照组(28℃)和高温组(33℃)温度控制养殖箱中养殖30 d,每10 d测定其特定生长率(SGR),体壁、体腔液、肠道及呼吸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1) 30 d时对照组幼参SGR显著高于高温组和低温组(P<0.05),且高温组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说明长期低温对幼参影响大于长期高温。(2)在低温组, 0 d时幼参体腔液中SOD、AKP、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以及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 d时体壁中SOD、CAT、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活力以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0 d时肠道中除MDA含量外,所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0 d...  相似文献   
53.
华北土石山区草地过滤带布设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治理华北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提出坡面草地过滤带优化布设方式,以该区典型的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褐土为研究对象,在9°坡度、90 mm/h雨强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分析草地过滤带的布设方式(坡下片状、坡下条状、坡上片状、坡上条状)对坡面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以有效延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相比其他3种布设方式初始产流时间延长了1.3~1.6倍,且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增加坡面径流入渗,减少产流量,在累计产流量上,坡下片状坡上条状坡上条状坡下条状。(2)坡上布设方式下的累计产沙量是坡下布设方式的10~23倍,坡上布设方式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波动明显,坡上布设方式下的产沙率是坡下布设方式的3~35倍,当在坡下布设草地过滤带时对泥沙的削减效益最优。(3)坡下布设可以抑制细沟侵蚀的发育,坡下条状布设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细沟产生的数量和沟长,护坡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54.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吴起县不同纯林及其交互效应混交林地的土壤调查、样品测定和室内分析,了解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20 cm表层土壤养分变化较大.其中,山杏×沙棘混交林地和山杏纯林地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别达到20.79 g/kg和13.93 g/kg;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和小叶杨纯林地碱解氮含量增幅较大,分别为61.55 mg/kg和61.11 mg/kg;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有效磷含量相对较高,为5.43 mg/kg;山杏纯林地、山杏×小叶杨混交林地和小叶杨纯林地速效钾变化较为明显,分别为126.94,125.61和119.28 mg/kg.混交林地比纯林地更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建议种植山杏×沙棘混交林.  相似文献   
55.
陕西渭北旱塬区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渭北旱塬区人地矛盾突出,准确认识该区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有利于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粮食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决策依据。该研究基于1995—2020年耕地空间分布信息,采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从耕地总量变化特征、耕地空间变化特征和耕地LISA频率图谱特征3个方面开展,揭示陕西渭北旱塬区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与1995年相比,2020年渭北旱塬区耕地面积减少5.58%,耕地净流失区域不断扩大。25a间,研究区耕地变化动态度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全区耕地资源稳定性减弱,位于北部高原区的耕地资源稳定性较差。2)耕地重心总体在东北方向发生偏移。耕地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格局同研究区分布方向一致,向东北方向偏移,椭圆面积增加1 904.93km2,标准差椭圆面积主要经历"增加-减少"的变化过程,耕地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且分散速率减小。3)1995—202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比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异质性较为显著,大多区域面积比值呈现高值或低值聚集状态。LISA频率图谱中,稳定不变与低频区域占比高达89.58%,耕地空间格局呈相对稳定状态。中高频区转变方式主要以"低-低"聚集、"低-高"聚集转变为不显著,研究区耕地衰减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6.
1977-2018年水稻品种审定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2018年全国共审定水稻品种10628个,通过对审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品种类型、申请主体、亲本引用情况、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以及2018年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数量在不断上升;籼稻占比大于粳稻,杂交稻快速发展;科研院所和种企是选育主体;亲本来源多,涌现大量优势亲本;多数农艺性状得到提高;品质性状如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籼稻胶稠度增加,粳稻无明显变化。2018年国审水稻品种数为268个,其中以籼稻,杂交稻为主;优质米数量达到50.0%,抗稻瘟病数量为38个。2018年地方审定品种675个,优质米数量达24.6%,抗稻瘟病品种数为255个。对影响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亲本选择、品种性状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未来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58.
优选参芍洁阴洗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总含量为指标,筛选参芍洁阴洗液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参芍洁阴洗液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煮液密度1.12g/mL(20℃),醇沉百分数60%,pH=8。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能显著提高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9.
一、太仓肉松:系鲜猪肉经过高温煮透并经脱水加工而成的猪肉干制品。金黄色,有光泽,呈絮状。制法如下。  相似文献   
60.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境内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山、塬、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西部和北部是广阔的山区,中部和东部是地势起伏不平的沟原相间的残原区,南部是地势较平的台原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