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14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 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 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 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形”的一部分。密度为2 500、1 300、9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距离分别是5.92、14.06、22.18 m。   相似文献   
52.
北京山区黑桦天然次生林不同种群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6年6月对北京八达岭林场0.5 hm2黑桦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和黑桦种群各龄级个体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桦和蒙椴种群单种格局在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集群分布,元宝槭种群在小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②主要树种之间存在种间关联,重要值最高的黑桦和蒙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此群落组成和结构不稳定,正处于植被演替阶段。③黑桦种群各龄级木的分布格局随树龄的增加,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④黑桦种群相邻龄级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正相关关系,而不相邻龄级木之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3.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径流输沙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 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发现:①1981—2003年河龙区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位于其西北部地势平坦的沙地草滩区植被NDVI上升趋势显著,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山地森林区的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1999—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NDVI在降水偏低的背景下,仍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恢复同势强劲。植被NDVI上升最显著区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即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中下游以及延河中下游地区。从前后两个时期对比看,后期NDVI较前期提高10%以上和20%以上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2.5%和36.4%。③1950—2007年河龙区间产流量、产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与1950—1969年相比,1980—2007年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34.8×10.8 m3和6.4×10.8 t,占前期的49.4% 和64.9%。④河龙区间植被NDVI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这种同步波动关系发生扭转,表现为植被NDVI上升,产流量、产沙量下降。虽然降水偏少是河龙区间产流、产沙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植被恢复可能加剧了该趋势。   相似文献   
54.
着眼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流域内华北落叶松代表性样地,分别对其不同密度下林木直径和树高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林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林分密度下林分结构相似,基本遵从于正态分布。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分布范围增加,林分内的树高分布范围也增大,且不同密度林分的树高分布都有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5.
以切块薯和不同大小整薯为种薯,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优于切块,与切块种植相比,60~220 g整薯播种.30 000~6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的出苗率、株高、冠幅、地上茎叶、块茎、株鲜质量、叶面积指数、穴鲜薯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等大小不同密度的整薯,密度越小,各生育时期的地上茎叶长势越旺盛,叶面积指数越高,块茎和全株鲜质量也越大.这说明采用整薯播种,尤其是大中整薯,在合理密度下不仅能有效提高各生理指标的增长,而且对产量的增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三维褶皱指数计算的灵活性差、效率低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根据三维褶皱指数的数据计算模型和Delaunay三角网面积的相关性,详细阐述了利用三角网生长法构造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采用主流前端框架实现了三维褶皱指数计算系统。通过在页面上导入的制式Excel表格数据,系统可以自动绘制出Delaunay三角网,并结合输入的长宽信息,自动计算出相应的三维褶皱指数,从而对该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7.
不同覆盖措施对褐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养分流失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模拟了不同雨强(30,60mm/h)和不同覆盖物(枯落物、砾石)下,不同覆盖度对褐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并对侵蚀土壤的粒径分布、养分流失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不同覆盖措施均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250g/m~2的枯落物和盖度为50%的砾石覆盖可减少91%~98%和68%~91%的土壤流失。(2)褐土坡面下,被侵蚀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的浓度基本不随覆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速效钾的浓度随坡面覆盖度的增加可增至裸地对照组的144%~325%。(3)土壤中养分流失随坡面覆盖度增加而减少,250g/m~2的枯落物和盖度为50%的砾石覆盖可减少64%~96%和43.29%~94.39%的养分流失。(4)被侵蚀土壤的粒径显著小于侵蚀前土壤,并且侵蚀模数越大,被侵蚀土壤的粒径组成越接近于原状土。  相似文献   
58.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特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其次,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最后,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就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加大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二是高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的教学水平;三是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9.
马铃薯黑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药剂浸种法,研究了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浸种对马铃薯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效,两处理的防效均在75%以上。通过药剂浸种能有效降低黑胫病菌对马铃薯薯块的侵染,提高出苗率,降低田间病株率,对马铃薯黑胫病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树干径向变化对茎液流以及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改进的SF-L型热扩散式树液流测定装置和DC型植物生长测量仪,结合北京2007年6-10月的气象数据,探讨了北京山区油松、侧柏树干茎周长动态因素与液流速率和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树木径向变化周期分段法将树木径向生长量从径向变化过程中分离开,结果表明:(1)油松、侧柏茎周长变化与液流速率的关系显著(P<0.01),油松为正相关,侧柏为负相关.(2)空气水汽压亏缺、日温差、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与油松、侧柏茎周长变化关系显著,但在回归拟合过程中侧柏的解释因子只有空气水汽压亏缺和日平均风速,且解释程度比较低(0.356).(3)油松、侧柏茎周长生长量的拟合水平较高,且影响气象因子相同,侧柏的液流速率也成为解释因子之一.水汽压亏缺、空气温湿度、日照时数、土壤水势和风速对树木的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