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14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9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以潮白河上游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目标,以约束函数和转化规则为条件,利用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模型对该区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配置。结果表明:优化配置后的林地面积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较2008年均有显著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大于前者,说明森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提高,林地结构得到改善;随着草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转化,生态服务总价值有所增加,重点表现在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两方面价值上。该区域近年来经济利益驱动的发展模式给首都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土地退化和环境破坏须通过资源优化得以控制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小流域土壤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渗透特性是土壤重要的性质之一,采用双环法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吕二沟小流域不同地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渗透性测定,研究其入渗透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渗透率影响较大,无论是在流域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饱和渗透率都表现出刺槐林草地耕地和果园的规律。在整个流域角度分析,饱和渗透率总体表现出不明显的流域中游流域出口流域上游和不明显的流域右侧流域左侧的规律;土壤饱和渗透率与含水量无关,与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相关性较大,即土壤饱和渗透时主要是通过非毛管孔隙进行的;应用不同模型对渗透过程进行拟合,霍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为0.930。  相似文献   
193.
应用BIOME-BGC模型模拟估算了1974—2010年北京十三陵油松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不同CO2浓度和气候变化情景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所得NPP与实际测定值相差8.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低值高值的波浪形年际变化,年际变动率为30.69%;油松林模拟NP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与平均温度无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油松林NPP对单独的CO2的浓度加倍、降水增加表现出正向响应,而单独的温度增加不利于油松林NPP的积累;CO2浓度加倍、降水增加和温度增加三因子共同作用降低了油松林NPP,各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3副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33个样点的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林地、草地、果园、梯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坡耕地≈梯田>果园>草地,林地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而草地土壤养分最差。速效P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园、坡耕地、梯田、林地和草地,农业耕作植被下的速效P含量明显高于自然生态植被。研究表明:梯田作为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土壤保肥作用,而分布于陡坡的草地,养分保持效果在5种土地利用中最差。  相似文献   
195.
森林流域界面水分传输规律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探讨森林植被对水文过程物理机制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单元 ,以森林生态系统各个界面层次对水分传输和水量转换的影响为基础来进行 ,这也正是目前界面水文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此 ,综合国内外界面水文学的大量文献 ,在垂直维上从水分在森林流域内林冠层、地被物层、土壤层各主要界面层间的水量转换和运行传输规律 ,在水平维上从界面产流理论及其研究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以此为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96.
 为使栓皮槭在我国引种驯化成功,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原理,应用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划分了我国适宜栓皮槭大陆类型引种的区域。结果表明:引种适宜区为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北部、晋冀鲁豫山地丘陵、西北黄土高原区中部和西南高山林区中北部;次适宜区为辽宁大部分地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部、汾渭谷地、华北平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新疆乌鲁木齐、伊宁。研究结果为我国科学地开展栓皮槭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7.
 为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目标层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指标层为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项目指标层为物质需求度、核心发展度、经济富强度、资源丰富度和环境容忍度,指标变量层由16个具体的指标构成。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的指标值。对不同年度蒲洼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8.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修正参数后的Penman-Monteith修正式对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区日蒸散变化过程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一天中的1300~1400,可达到0.26 mm/h.该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蒸散较小,而且常年变动不大,多年年均蒸散量仅为333.9 mm.主导该区蒸散的控制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系统蒸散的年变化进程与水面蒸发实际观测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9.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小流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过程出发,兼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3大效益,以可持续发展发展度指数和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构成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判指标体系,并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划分为6级。  相似文献   
200.
优先流问题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优先流是近年来针对土壤水运动所提出的术语,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与土壤入渗、地表及地下水质密切相关。开展优先流研究,是土壤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的标志。分析优先流的基本涵义及特征,阐述大孔隙流、环绕流、管流、漏斗流、指流、沟槽流、短路流、部分置换流、地下强径流、非饱和重力流、异质流、摆动流及低洼再蓄满等优先流类型及其表征现象,论述优先流研究的科学意义,并指出了优先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