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黑果枸杞果实多糖对小白鼠运动能力影响及量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果枸杞果实中提取多糖,研究黑果枸杞果实多糖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最佳用量,以昆明系小白鼠为实验受体,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进行喂养,分别从小白鼠体重(Body Weights,BW)、游泳时间(Swimming Time,ST)、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Blood/Liver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清和肝脏丙二醛(Blood/Liver MDA)、肝糖原和肌糖原(Blood/Liver Glycogen)、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等10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糖浓度为10~50 mg/(kg·d)时能够明显增加小白鼠游泳时间(P<0.01),增加血清和肝匀浆SOD活性(P<0.01),降低血清和肝匀浆MDA含量(P<0.01),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P<0.05),减少血清BUN和BLA含量(P<0.01,P<0.05)。 相似文献
22.
高广磊丁国栋赵媛媛冯薇 《中国林业教育》2015,(6):49-5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荒漠化防治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数理基础薄弱、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5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北京市"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经过不断的建设,"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的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日趋丰富,教材建设稳步推进,教学管理向二元化方向迈进,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以电瓶电压不正常、点火时间不正确、火花塞间隙过大过小、高压阻抗的大小不同等为对象进行试验,在对次级点火波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点火波形参数与点火系统使用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指出了各点火系统使用因素对应的波形故障特征参数,根据各故障对次级点火波形各参数影响显著性不同进行了故障特征参数划分。 相似文献
25.
生物结皮发育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域内藻、地衣、苔藓3种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及裸沙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等土壤粒度特征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约占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的80%~95%,而粘粒、粉粒含量较少;土壤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分选状况较差,偏度状况为极正偏度,峰态值为很尖窄、尖窄;土壤分形维数分布于2.15~2.30之间,且从大到小依次为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裸沙地。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粘粒、粉粒等细粒物质不断增加;粒度组成不断优化,整体呈现向均匀和对称分布演化趋势。生物结皮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发育,但速度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26.
为了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布鲁姆教育分类理论提出,教育目标可以按照认知、情感和操作3个领域进行划分,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6个层次。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制定和完善林业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对满足林业专业硕士培养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根据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要求,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6个层次,对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并提出与6个层次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相匹配的林业专业硕士培养手段和课程教学方式,从而为林业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7.
石油烃污染对三种灌木植物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石油烃胁迫对连翘、大花水桠木、紫穗槐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油烃胁迫下,3种植物的MDA含量、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3种植物的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存在种间差异。石油烃含量在3 g/kg土和6 g/kg土2个处理中,连翘的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大花水桠木和紫穗槐,对石油烃胁迫的抗性更强;石油烃含量在12 g/kg土时,3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最大抑制。 相似文献
28.
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臭氧处理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分别研究处理浓度为15 mg/m3、20 mg/m3、25 mg/m3、30 mg/m3;处理时间为1 min、5 min、10 min、15 min;处理次数为2天1次、4天1次、6天1次、不处理的臭氧对‘丰香’草莓0℃、30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发现臭氧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草莓VC含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草莓保鲜有一定作用,且最佳臭氧浓度为20 mg/m3。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对草莓的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
30.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冠层导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层导度(gc)是影响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参数,对环境变化敏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于2015年5—10月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潜热和显热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观测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含水量(VWC)、降雨(PP)等气象因子,结合Penman-Monteith的冠层导度逆转方程,了解gc时间动态与变异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蒿群落gc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5—8月)gc达到峰值的时间比秋季(9—10月)早约2 h,约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比水汽压亏缺(VPD)和PAR的峰值分别提前3~4 h和1~2 h,秋季gc在中午12:00达到峰值后直接下降。PAR、VPD均对gc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AR和VPD对gc的调控阈值分别是1 200 μmol/(m2·s)和1.5 kPa,小于阈值呈正相关,大于阈值呈负相关。30 cm土壤含水量(VWC_30)是调控gc的重要因子,当VWC_30大于0.16 m3/m3时,gc与VWC_30呈正线性关系。在高的土壤含水量条件(VWC_30≥0.16 m3/m3)下,gc对PAR和VPD的敏感性高于低土壤含水量(VWC_30 < 0.16 m3/m3)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调节荒漠生态系统冠层导度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为荒漠生态系统水文过程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