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北一熟区是我国农业粮食生产的大粮仓和粮食市场的稳压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种植结构单一、耕地有机质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光温水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区域农业发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建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生产生态协同的土壤耕作制度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地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对实现区域...  相似文献   
82.
遥感估产具有快速、动态、准确等优点,是作物产量预报的有效手段,遥感估产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遥感估产的产生、原理以及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分析了遥感估产现存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辽西地区坡耕地垄膜沟种对土壤侵蚀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辽西地区有限的自然降雨,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稳产高产,在辽西地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种模式研究。【方法】2012—2015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阜新旱农试验区进行,试验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不同耕种模式对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径流小区长15 m,宽4 m。试验为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坡度,设5°和10°两个坡度,副区为种植模式,分设传统种植(CK,等高土沟土垄)、等高垄膜沟秸秆种植(T1)、等高垄膜沟种(T2)3种处理,3次重复。垄膜沟种沟宽60 cm,垄宽40 cm,垄高10—12 cm。供试作物为谷子和玉米,轮作种植。【结果】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可有效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4年间,5°坡对照总径流量为512.7m3·hm~(-2),总侵蚀量为4 561.3 kg·hm-2,T1处理和T2处理未发生土壤侵蚀;10°坡T1处理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较10°坡对照分别减少81.71%和96.17%,T2处理较对照分别减少56.92%和95.15%,10°坡T1处理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较T2处理分别减少57.54%和21.05%。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减少侵蚀量的同时可明显减少侵蚀泥沙中的养分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都随之增加,同时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防蚀效果相对减弱。4年平均土壤水分,坡度间由5°坡到10°坡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较对照分别高出1.68和1.45个百分点。对谷子而言,无论丰水年(2012年)或干旱年(2014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墒效果;对玉米而言,平水年(2013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未表现出显著的增墒效果,干旱年(2015年)增墒效果极显著。4年平均产量,坡度间由5°坡到10°坡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间垄膜沟秸秆与对照及垄膜沟种差异极显著,分别增产25.59%和10.68%,同时垄膜沟种与对照产量差异极显著,比对照增产13.47%。其中2012年和2014年,谷子垄膜沟种较对照增产不显著,垄膜沟秸秆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增产24.75%和74.58%;2013年和2015年,玉米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垄膜沟秸秆较对照分别增产11.29%和54.39%,垄膜沟种较对照分别增产5.05%和51.81%。干旱年份,垄膜沟秸秆(谷子,玉米)和垄膜沟种(玉米)增产效果尤为显著。【结论】通过连续4年的旱坡耕地垄膜沟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防蚀、集雨、增墒、增产效果,有效减轻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对坡耕地作物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水土资源利用率,保护坡耕地质量,提升坡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作物高产,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防蚀、集水、增墒、增产等角度考虑,垄膜沟秸秆耕种模式比较适宜于辽西半干旱区坡耕地。  相似文献   
84.
[目的]科学开展灌溉管理,确定谷子膜下滴灌控水下限。[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灌水控制下限设置2个水平,轻度控制灌溉(QK)和重度控制灌溉(ZK),并以雨养处理(YY)为对照。[结果]轻度控制灌溉的生长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最优,产量达7 650 kg/hm2,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67.86 mm,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为14.9 kg/m3。苗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5%,拔节至灌浆期为70%,成熟期为60%。[结论]综合考虑生长性状、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轻度控制灌溉比较适宜于辽西旱作区推广。  相似文献   
85.
针对阜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农业结构特点,提出蓄水保墒、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粮草间作等集成优化技术内容.总结了综合保苗、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以期为阜新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阜新地区种植业高产高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农业结构特点,提出蓄水保墒、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粮草间作等集成优化技术内容,总结了综合保苗、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以期为阜新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磷肥的起始增产速率最大,其次为氮肥,坐水量、钾肥和密度分列第三、四、五位;随着因素水平的提高,各因素的增产速率均下降,下降的快慢顺序为磷肥>密度≈氮肥>坐水量>钾肥;当坐水量为46.25 t/hm2、氮肥(N)为327.68 kg/hm2、磷肥(P2O5)为149.10 kg/hm2、钾肥(K2O)为189.24 kg/hm2、密度为71 172.00 株/hm2,产量可达14 059.62 kg/hm2;玉米产量大于10 560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坐水量为41~54 t/hm2,氮肥(N)用量为276~348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145~16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166~217 kg/hm2,种植密度为64 728~72 726株/hm2.  相似文献   
88.
为进一步测评残膜回收机作业性能,对两种残膜回收机的回收作业过程中残膜回收率、缠绕率指标进行了比对。新大众1FMJF-120型风力除杂式残膜回收机的回收率91%,神耕1CM-1型残膜回收机的平均回收率86.5%;新大众1FMJF-120型风力除杂式残膜回收机缠膜率(2.59%)低于神耕1CM-1型残膜回收机缠膜率(2.75%),试验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辽西风沙旱地农田残膜回收作业和机具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探究辽西地区花生膜下滴灌最佳灌溉制度,建立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不同灌水下限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以期为花生高产节水节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花生白沙1016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水处理,雨养处理(CK)、W50、W60、W70(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60%、70%),通过观测花生株高、LAI和干物质积累量(DMA)变化,分析不同灌水下限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建立基于有效积温为自变量,DMA为因变量的花生生长动态模型。结果表明:花生在花针期、结荚期的生长速度较快,对水分的敏感度较高,生育后期的生长速度较慢,W70处理较其他处理的花生株高、LAI和DMA有显著的提高,其产量最高达到5 181.81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79 kg/m3。所以田间持水率70%为该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最适宜的灌水参数,并建立了其基于归一化的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相对DMA预测的Gompertz方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特性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可降解地膜的区域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覆盖(T1)、添加剂型降解膜覆盖(T2)和全生物降解膜覆盖(T3).通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