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我国北方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节水栽培中的品种选育、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技术。为北方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法对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耕作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作物产量,该试验研究了辽西地区玉米连作不同耕作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耕法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在不同的耕法中,以一次全方位深松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20~30 cm的土壤有效耕作层中容重为1.29 g/cm3。一次全方位深松、连年秋翻、连年沟垄交替深松能够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增大玉米的叶面积,单从产量来看,以一次全方位深松、连年秋翻和连年沟垄交替深松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7%、10%、3%。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主要作物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法和水量平衡法对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日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大,需水量与降水的吻合程度最差,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谷子的日需水量、土壤水分亏缺量和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由于生育期相对较短,全生育期需水量最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较好;花生的日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小,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最好,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小,作物系数变化较为平稳,生育中前期需水量相对较小。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应为玉米、谷子、花生。从水分经济效益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顺序为花生、玉米、谷子;优先灌溉的作物顺序为花生、谷子、玉米。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春播鲜食玉米品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了10种鲜食玉米品种,以传统玉米品种垦粘1号为对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丹粘早1号、香糯5号和黑粘大棒是区域综合隶属系数较高的鲜食玉米品种,在区域种植中表现较为理想。垦粘1号、沈农金香糯、极早香糯、美国极早金大棒、沈甜6号和沈甜7号属于中等隶属系数品种,需要根据其分项的隶属系数进行选择种植。富粘1号和黄糯综合系数较低,属于低综合系数品种,但如果种植目标为获得较高的鲜食玉米产量,可以种植富粘1号,富粘1号是试验中产量最高的鲜食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为二、三年左右的丰枯交替,并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较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以土壤水分季节变化情况可分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冻结、累积阶段,春季解冻、返浆、土壤水分大量蒸散阶段,夏季土壤水分大量累积阶段,秋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50%多菌灵WP和25%戊唑醇WP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均在54%以上,两年平均防效最高的是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40 g/667 m2滴灌处理,达到72.60%,平均产量为948.94 kg/66...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采用微区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及不同施氮量(0、100和200 kg/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根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系统可显著增加各个生育时期的花生根瘤数,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在不施氮条件下的根瘤增幅为1.79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幅为4.81倍,即间作可明显促进花生根瘤形成,且在施氮条件下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还发现,玉米‖花生体系对花生根瘤形成的影响存在边行效应,靠近玉米的花生行根瘤增幅大于远离玉米的花生行。此外,单作及间作花生都存在"氮阻遏"现象,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根瘤形成受到抑制,玉米‖花生系统作物相互作用可对花生"氮阻遏"起到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辽西地区膜下滴灌对不同玉米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明灌溉与不同玉米品种产量互作显著,各灌溉处理总耗水量(ET)差异均不显著,部分灌溉高产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灌水利用效率(IWUE)差异显著,豫丰508与新单001的IWUE较高,分别为2.07 kg/m3与2.02 kg/m3;通过聚类分析将玉米划分为低水效和高水效品种,表明高水效品种产量比低水效品种增产,辽单1211(产量最高为955.43 kg/667m2)是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最优品种,高水效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行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