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4篇
  30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对健康辣椒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及拮抗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部位及种植地 ,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 2 83× 1 0 3 ~ 1 346×1 0 4cfu/g(FW) ;各品种以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 ,其次为根 ,再次为茎 ,果最少 ;不同种植地中 ,前作为水稻田种植辣椒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比旱地种植的多 ,而根、茎、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正相反。拮抗、防病测定表明 ,1 0 8株辣椒内生细菌中 ,有 2 8 7%的菌株对香蕉枯萎菌和黄瓜枯萎菌有拮抗作用 ;来自辣椒叶片和茎杆内的BS 2和BS 1两菌株 ,对 1 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和稳定的拮抗作用 ,其中对辣椒炭疽病有 57 34%~ 94 0 8%的防病效果 ,并可以在辣椒体内定殖。经鉴定该两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3大类农药之一,其残留给生物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绿色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农药污染的重要技术。本文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客观地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的优缺点。此外,还讨论了苏云金杆菌在农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3.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cry2Ac4基因;笔者以含有Bt WB9菌株cry2Ac4基因的质粒pMD2Ac为模板,利用cry2Ac4基因的特异引物对(ET-F/ET-R)扩增获得该基因,进而将cry2Ac4基因与pET-29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从阳性转化子中提取重组表达质粒pET-29a-cry2Ac4,再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对诱导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检测;cry2Ac4基因编码的约70kD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4.
茶渣基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双草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炭是一类具有较高孔隙率、较大比表面积的高度芳香化富碳固体,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双草醚是一种常用于稻田杂草防治的高效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因水溶性较大而易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选用废弃茶渣为原材料,分别通过500 ℃和700 ℃高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 (BC-500和BC-700),进一步将BC-500与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并于700 ℃下高温热解,得到活化生物质炭 (TBC-700)。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比表面积测定 (BET)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Zeta电位测定探究其吸附机理;比较了BC-700及TBC-700对双草醚吸附效果的差异,并采用TBC-700对双草醚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TBC-700材料表面有丰富的孔状结构,比表面积为768.07 m2/g,与BC-700相比,其比表面积提高了约143倍。BC-700对双草醚的去除率最大为0.95%,吸附量仅为0.66 mg/g;而TBC-700对双草醚的去除率最大可达98.67%,吸附量为65.97 mg/g,其吸附效果提高了近100倍。拟合结果表明,TBC-700对双草醚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中残留的双草醚除草剂的高效去除及茶渣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龙眼幼果期荔枝蝽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龙眼幼果期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osaDrury)若虫密度与落果率的相关性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龙眼幼果期幼龄树及成龄树2龄若虫密度防治指标分别为1.6头/果穗和1.2头/果穗,而相应的有虫果穗率分别为33%和26%。同时,根据福建龙眼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产量、价格相应的虫口密度及有虫果穗率的防治指标,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分化发育时期总RNA的有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8010在LB液体培养基30℃、230r/min下振荡培养,通过生长曲线测定(OD600)和显微镜观察,分别在8、30、39、42h和46h取样得到营养生长期、孢子囊期和裂解期样品来提取总RNA。通过对试剂提取方法的改进,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提取Bt3个不同分化发育时期(营养生长期、孢子囊期和裂解期)的总RNA。提取的总RNA质量很好,可以进行cDNA合成、RT-PCR和转录组学研究等下游实验。  相似文献   
87.
利用电脉冲将质粒pHT3101和pHE-4D分别转入了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DNA的转化率(转化子)为104~105·μg-1,苏云金杆菌的DNA的转化率(转化子)为102~103·μg-1.同时利用该法消除了Escherichiacoli菌株TG1和Bt菌株ISP78/11中的pHT3101质粒,消除率分别为88.6%和66.4%.比较了转化和质粒消除的条件并构建了一个工程菌.  相似文献   
88.
以Sambrook的碱裂解法为基础,通过控制菌体培养时间,适当调整提取过程中3种溶液的比例及作用时间,摸索出一种适合于提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质粒DNA的方法.该法与常规碱裂解法相比具有重复性好、质粒DNA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9.
利用以单壁碳纳米管为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通过气相色谱联用方法,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水中百菌清、三唑酮、稻瘟灵和异菌脲4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固相微萃取纤维能在p H为1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对上述杀菌剂有很好的萃取能力.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满足环境水样的农残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