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90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44篇
  89篇
综合类   342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壳聚糖酶(EC3.2.1.132)能催化壳聚糖分子中β-1,4-糖苷键的水解,以获得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壳聚寡糖(聚氨基葡萄糖,聚合度2-10)。该酶在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中存在。采用透明圈法,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从11份虾蟹壳堆积的土壤中分离出51株能降解壳聚糖的菌株。经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复筛以及产酶动力学研究,确定H2为产壳聚酶活力高、发酵时间短的优良菌株。根据其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浅玫瑰色链霉菌,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roseolus DH)。进一步的基本发酵条件研究显示:该菌株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液初始pH为7.2,最适碳源为1%胶体壳聚糖,最适氮源为0.5%蛋白胨。此条件下经60 h发酵,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可达(6.10±0.12)U/mL。此菌株产酶量高,发酵周期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dudoacacia)人工林及荒坡的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分析,认为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和土壤水分微弱调节层,荒坡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各立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和土壤水分消耗期。  相似文献   
33.
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晚疫病快速识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识别与控制对提高其产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对马铃薯叶部晚疫病进行检测,根据马铃薯叶片上晚疫病斑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参数的不同,提取叶片表面的特征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对病害程度做出评价。在RGB、HSV颜色空间中,根据马铃薯叶片在患病早期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且与健康叶片不同,利用颜色特征,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的无病和患病模型,该模型对马铃薯患病早期的识别率为67.5%。利用灰度共生矩阵,采用纹理统计参数进行病害等级评价,用熵值和能量值描述晚疫病的严重程度,纹理特征对患病程度的识别率比较稳定,对患病中期与后期的识别率分别为72.5%与80%。利用形状特征的相对特征,根据病斑面积比进行晚疫病诊断,该方法对马铃薯叶片晚疫病患病后期的诊断取得较好效果,识别率为90%,但由于叶片患病早期的病斑面积小且分散,识别难度大,识别率仅为50%。针对颜色、纹理及形状特征在识别马铃薯叶片晚疫病时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颜色纹理形状特征结合的识别方法,对患病中期与后期的识别率分别为90%和92.5%。通常马铃薯晚疫病的理化值检测法耗时数天,但利用机器视觉识别马铃薯晚疫病患病情况非常快速,根据颜色特征进行病害识别的时间约为4 s,纹理特征识别的时间为7 s,形状特征特征识别的时间为3 s,综合颜色纹理形状特征的识别由于计算量较大,识别时间为9 s。该研究可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晚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调查汾河太原段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探讨轮虫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为汾河太原段浮游动物动态预测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必要信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客观评价水质污染状况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汾河太原段设置采样点7个,于2014年3-12月对轮虫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逐月调查。共检出轮虫98种,隶属3目21科33属。全年优势种是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调查期间月均检出轮虫28种,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153 ~ 1 440 个/L,生物量为0.08~0.89 mg/L;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枯水季较低,丰水季最高。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之间差异显著,轮虫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中等营养条件的指示种为卵形无柄轮虫(Ascomorpha ovalis)和单趾狭甲轮虫(Colurella unicauda),指示轻度富营养的指示种为柔软龟甲轮虫(Keratella delicata),中等富营养水体的指示种则为臂尾轮属的种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变量对轮虫群落结构变异的解释率为 41.3%,水温、叶绿素a 、溶解氧、总氮等因子是影响轮虫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可以指示水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5.
七彩神仙鱼又名七彩燕,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属热带鱼。因其仔鱼靠吸吮亲鱼体表分泌的粘液而生长,所以又称“奶子鱼”。七彩燕因其丰富华丽的体色,侧扁的圆盘形体型而广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是世界上名贵的观赏鱼之一。七彩燕的繁殖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曾进行过七彩燕的养殖,现将七彩燕的繁殖经验总结如下,供养殖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6.
近些年来,吉林省梨树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认真实施"一城三线五区"创业富民发展纲要,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兴办农村各类牧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不断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为重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畜牧业企业为龙头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新路子.帮助农民规避了养殖风险,缓解了资金紧张、低产难销等一系列困扰养殖业的突出问题,推动了科技进步,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业的收入,摸索出了一条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截止到目前,梨树县牧业合作社遍布全县20个乡镇,牧业合作社发展到123个,人社养殖户达3.2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2%.涌现出了百信、夏家、富邦、红嘴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合作社.全国第一个获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太平百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诞生在吉林省梨树县.  相似文献   
37.
通过常规的高空、地面、雷达拼图、红外2CH卫星云图、自动站有关资料,对2009年10月16、18日磨谷风天气过程变化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以为农业气象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主要农艺学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皮色、肉质色萝卜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肉质根膨大过程中的主要农艺学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萝卜生长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同步进行,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影响肉质根的膨大,进而影响产量;育种过程中,选择根重/叶重比值大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0.
牛眼结膜外翻是以眼结膜发炎红肿外翻、胬肉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患牛结膜充血、肿胀、潮红、羞明、流泪、眼睑闭合,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与泪液一起流出或积于结膜囊内.当感染化脓时,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炎症波及角膜,可见角膜周边有新生血管,角膜混浊.当炎症侵害结膜下组织时,结膜显著肿胀,外翻遮盖整个眼球,病畜痛痒难受,常用后腿扒踢患眼,或擦树磨桩,日久发生溃疡,严重影响视力,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