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防止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无花果幼树顶芽为试材,研究了2种外植体类型、4种消毒方法、同一种消毒剂的不同消毒时间、5种激素组合和3种防褐化剂对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与刚长出幼叶的项芽相比,未发芽的顶芽适宜作防褐化外植体;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30min,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外植体用浓度10%次氯酸钠消毒时间越长防褐化效果越好;防褐化的最佳激素搭配为6-BA和NAA;3种防褐化荆中以1500mg/L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最明显。[结论]选用未分化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的升汞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6-BA1.0mg/L和NAA0.1mg/L进行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早美桃大棚栽植,从果树定植、树木的修剪以及扣棚后肥水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早美桃大棚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3.
秸秆育苗容器土埋条件下养分释放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壤中养分释放情况,以不含样品土壤作对照,进行了以改性淀粉胶和改性豆胶为胶黏剂、稻壳粉为填充料制作而成的秸秆育苗器土埋试验。结果显示:在土埋过程,两种育苗容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解并伴随有碳氮磷钾养分释放。起初5天各养分释放较快,主要为水溶性养分的释放;中后期释放平稳,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引起的养分释放。土埋65天,淀粉胶容器碳、氮、磷、钾释放量分别为67.1%、68.0%、80.2%、85.9%,豆胶容器为45.9%、55.5%、73.8%、81.3%,两种容器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钾磷氮碳。秸秆容器碳氮钾释放量与土壤总凯氏氮、速效钾增长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磷素和碳素释放量与土壤速效磷和土壤有机碳增长无确定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为秸秆容器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5.
从甘蓝、大白菜与甘蓝型油菜中分离出EXO70A1基因,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然后转化酵母Y187, 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BoEXO70A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3种芸薹属植物EXO70A1序列长度均为1 917 bp,相似性97.1%, 它们的gDNA序列均为单一序列,长度分别为3 797、3 752和3 770 bp,一致度达91.0%,均由12个外显子及11个内含子组成,除了第4、第5、第6、第8个内含子外,其余内含子的保守性低于外显子; 推导的3种蛋白质序列(BnEXO70A1、BrEXO70A1和BoEXO70A1)的相似度与一致性分别达99.8%与98.1%,其二级结构、三维结构及理化特性高度相似。EXO70A1基因的11个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GU-AG”法则,剪切受体(AG)的前20~50个碱基存在一段保守的序列“CU(A/G)A(C/U)”; 3种芸薹属植物与拟南芥EXO70A1基因的12个外显子的对应序列长度完全相同,所构成的编码区的序列一致性达90.1%,相应的蛋白质序列的相似度与一致性分别达99.8%与93.7%; 分子进化分析表明, EXO70A1在整个EXO70蛋白家族中及不同的植物间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 BoEXO70A1在酵母细胞Y187呈现弱表达; EXO70A1在甘蓝的雄蕊、幼茎、幼嫩花瓣、雌蕊、幼根及叶片中均能表达,可能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但是其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授粉前雌蕊中最高,雄蕊中最低。由此可知,EXO70A1在芸薹属植物中整体高度保守, 但在酵母转化株和甘蓝各器官中的组成型表达有所差异,推测EXO70A1在植物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6.
对山东省1952年以来肥料的施用情况和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自1952年以来,化学肥料用量逐步增加,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2002年有机肥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35.50%,其中有机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占氮、磷、钾肥用量的26.09%、34.55%和57.60%,而化学肥料用量占肥料施用总量的64.50%,其中无机氮、磷、肥占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73.91%、65.45%和42.68%,化学肥料用量明显高于有机肥;而且全省137个县市之间养分分配极不平衡,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相差数千倍。进一步对全省氮、磷、钾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氮素从1982年开始盈余,每年盈余的氮素在30万吨左右;磷素从1972年开始盈余,2002年盈余高达134.64万吨;自1952年以来,钾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目前每年亏缺6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27.
泗杂棉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杂棉6号系我院(原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以高产、优质、抗病的泗棉棉花品系为骨干亲本,大量配制杂交棉新组合,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多点鉴定筛选,于2002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应用猪瘟单抗酶联试剂先后检测了209份种猪血清抗体。1997年检测结果表明:猪群的猪瘟弱毒抗体阳性率为294%,强毒抗体阳性率为92%。说明该猪群免疫效果不确实,且有猪瘟强毒感染。通过加强免疫和淘汰强毒抗体阳性猪,使得猪瘟弱毒抗体阳性率在1998年达到了810%,猪瘟强毒抗体阳性率下降为10%。对强毒阳性猪再淘汰,并加强消毒,基本上净化了该猪场。说明猪瘟单抗酶联试剂可用于检测猪瘟的免疫水平,同时对种猪的隐性感染可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9.
为对志贺氏菌属细菌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和分群鉴定,根据志贺氏菌invC、rfc、wbgZ和rfpB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鉴定志贺氏菌属以及福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和痢疾志贺菌氏菌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将根据ompA基因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作为内参照,并通过特异性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等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17株志贺氏菌和19株非志贺氏菌均出现100%的特异性;用增菌肉汤直接进行PCR检测,发现在消毒奶、冰淇淋、酸奶、奶酪、熟肉和香肠等即食食品中的志贺氏菌检出限为1~3 cfu/25 g(mL),在原奶、生肉和奶粉中的检出限分别为≤8 cfu/25 mL、12 cfu/25 g和≤12 cfu/25 g;分离培养后再对可疑菌落进行实时荧光PCR鉴定,发现所有样品的检出限为1~3 cfu/25 g(mL),与传统培养法检出限一致。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PCR方法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适合于志贺氏菌的常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0.
2005年7~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青港野生苗种场,以体长(4.92±0.44)cm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Cirrhina mrigola为实验动物,开展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该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幼鱼的急性致毒时限为8h;鱼安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070、16.267、15.780和15.687mg/L;二溴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750、41.673、41.171和40.283mg/L;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066、16.565、17.676和16.966mg/L;菌毒清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67、5.785、5.451和5.451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鱼安、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和菌毒清8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569、4.028、1.697和0.545mg/L,4种常用消毒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菌毒清、鱼安、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最后,还就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有效急性致毒实验时间的确定及其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毒性蓄积系数MAC公式的解释与应用、诸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使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