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90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是人工林草植被过度耗水导致土壤水分负平衡的结果。概述土壤干层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特征、类型、量化指标、成因、分布、危害及其缓减对策,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王克林 《中国林业》2008,(13):42-42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针对工业区绿化基础薄弱的问题,今年计划投资11.6亿元,全面打响绿化攻坚战,新增绿化面积389.51万平方米,新增防沙固沙面积7.05平方公里,基本形成“道路林荫化、庭院园林化、沙地景观化”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新形势2,提出20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探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关概念及其人运行模式,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4.
由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流动-环境移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本文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例,讨论了贫困与环境移民形成的原因,迁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移民安置方式及社区管理体制,介绍了项目研究与开发内容,阶段性进展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5.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6%,基本一致率为44.5%,错误率为25.9%,“一致”的个例多出现在60年代,“基本一致”多出现在70~80年代,“错误”多出现在90年代;两者在夏季发生的旱灾中一致性较好,秋季一般,冬季较差;重灾一致性较好,中、轻灾一致性较差;用“土壤一作物”系统法指标判断干旱,重旱约每3年一遇、中旱约1.9年一遇;用Z指数方法标准判断,重旱每7年一遇、中旱约2.1年一遇。  相似文献   
106.
典型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2004年5~9月广西环江典型峰丛洼地坡面上6种土地覆被类型10,20cm土壤水势与降水动态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灌丛与板栗覆草土壤中的水分较充裕,其含量受天气的波动变化较小,对降水的影响具有缓效性、长期性的特点;(2)坡耕地中水分含量较低,随降雨的波动变化剧烈,但南瓜的地上植株部分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保持有积极作用;(3)撂荒草地与木豆土壤水分含量的层间差异都较显著,对降水响应的即时性也强,但撂荒地20cm土层对降水的响应期长些,能保证短时间内向10cm土层的水分补给;(4)处于幼龄期的板栗,土壤水分变化反映的是仅受天气影响下的自然裸露坡地的状况,变化介于灌丛、板栗覆草和撂荒草地、木豆之间。  相似文献   
107.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预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能是全球水循环加强背景下一个重要的碳汇[1]。植被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增加对于该地区整体碳汇的增加,以及这部分由水驱动的碳汇的增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峰丛洼地地区从景观到群落不同尺度水平上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为该地区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源/汇的评估带来很大困难,亟需探索有效方法对  相似文献   
108.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降雨特性及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连续6年(2006-2011年)的降雨资料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区降雨特性和浅层地下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虽然降雨丰富,但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布不均。除2008年为丰水年(1 979.8mm)、2011年为欠水年(1 127.3mm)外,其余年份均为平水年(1 302.7~1 510.1mm);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雨季),其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表现为平水年(82.4%~85.1%)>丰水年(74.7%)>欠水年(65.9%);有效降雨次数、累计有效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有随年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0min雨强大于16mm/h的降雨和最大日降雨量的最大值分别为67.4mm/h和152.9mm,主要集中在5-8月;年内50%以上为无雨天气,其中,平均出现26次连续3d以上,5次连续10d以上的无雨天气,不同水文年差异不大,且多发生在旱季,年降雨量并未因无雨天数的增加而降低。雨季地下水埋深约为2m,旱季大于3m,呈中等变异,且雨季大于旱季;地下水埋深年内随降雨呈单峰型分布,但峰值维持时间短,前期降雨对地下水位的涨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南方丘陵山地带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降水贮存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其总量上升了1.61×108 m3,上升的经济价值为1.08×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贡献者,三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为69.2%、69.5%和69.9%。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排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湿地森林草地灌丛农田。水源涵养功能主要集中在较高、中和较低等级,三者总面积比例三个年份分别为97.2%、97.0%和96.9%;各等级间不同程度地相互转换,但以向中和较高等级转移为主,整体呈由低往高转移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0.
与传统的沉降吸管法相比,激光粒度仪在测定土壤机械组成时具有效率高、操作误差低的优势,但其粘粒含量的测试结果通常偏低。本文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棕色石灰土和砂页岩红壤土,包括表土和剖面样品共70个,对比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沉降吸管法的测定结果,并建立不同粒级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结果表明:按照美国制分类标准,与沉降吸管法相比,激光粒度仪测试的粘粒(<0.002 mm)体积含量均偏低,粉粒(0.002 mm-0.05 mm)含量均偏高,粘粒和粉粒的相对误差均随吸管法粘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砂粒含量(0.05 mm-2 mm)则互有高低且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两种方法测定的粘粒及砂粒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粉粒相关性不显著,但<0.02 mm粒级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激光粒度仪和传统吸管法的测试结果可通过<0.002 mm、<0.02 mm、0.02 mm-0.05 mm及>0.05 mm四个粒级的回归方程建立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