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257份桃种质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6种酚类物质和3种有机酸含量,分析比较不同种质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并讨论不同肉色、肉质和有机酸含量的种质类型间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桃果肉中总酚含量区间为31.05~919.11 mg·kg-1 FW,其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56.60、43.20和25.79 mg·kg-1 FW,表儿茶素、芦丁含量中等,平均值分别为14.77和14.85 mg·kg-1 FW,阿魏酸含量最低(1.57 mg·kg-1 FW);筛选到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特异种质11份;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红肉类型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类型,黄肉与白肉类型差异不大;不同肉质类型桃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为硬肉显著高于溶质和硬质类型(P <0.05);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含量均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2.
为探讨不同负载量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开心形树形的金陵黄露桃为试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T1,留果约150个/株;T2,留果约250个/株;T3,留果约300个/株;T4,留果约350个/株,单株重复,每处理重复6次。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较高,但单果重最低;T1处理产量最低,但单果重最高;T2处理产量相对较低,但单果重相对较高;T3处理产量相对较高,但单果重相对较低。T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T2和T3处理果实内在品质均略低于T1处理。负载量对果实着色程度影响不显著。可见,盛果期金陵黄露桃负载量为每株约15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约1 300 kg),产量较低,但可生产出较大果个的果实,品质较好;每株250~30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2 000~2 400 kg),可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大的果个。  相似文献   
173.
为解决我国南方桃树生长量大、桃园机械化程度低的难题,构建出一种扁平化、宜机化的桃树新树形,即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该树形桃树主干高0.5~0.8 m;2个中心臂顺行向半水平延伸,长度2.0~3.0 m;半水平中心臂上着生4~6个永久直立主枝,直立主枝间距1.0~1.2 m,高度3.5~4.5 m;结果枝或小枝组着生在直立主枝上,间距10~15 cm,枝条角度水平或略下垂。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将树冠由传统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结构,增加了单株结果枝数量,削弱了树势,适宜机械化操作,是对传统桃树整形修剪技术的创新,对桃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的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