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梨黑皮病易感品种翠冠果实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PpAFS)的cDNA全长。PpAFS开放阅读框包括1731个碱基,编码5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6.26×103。由该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倍半萜类氨基酸的特征结构:RR(X8)W模式(33~43位氨基酸)和DDxxD模式(326~330位氨基酸)。2℃低温贮藏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均能抑制翠冠果皮中PpAFS的表达,减缓α法尼烯合成,降低α法尼烯及其氧化产物共轭三烯的含量,进而推迟黑皮病的发病时间并降低其发病率;在两种措施同时应用情况下,翠冠果实采后42d之内不会发生黑皮病。贮藏于室温(28~32℃)或低温(2℃)的翠冠果实,果皮中共轭三烯含量超过2.0nmol.cm-2,黑皮病就会发生,因此推断该值为黑皮病发生的阈值,环境温度只能起延缓或加速达到这一阈值的作用,而与黑皮病的发生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2.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EG基因在早熟砂梨软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早熟砂梨品种翠冠果肉cDNA为模板,根据NCBI上登录的其他植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1,4-β-glucanas,EGases)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的2个成员PpEG1和PpEG2的编码区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探讨两基因在夏季货架期1-MCP处理条件下翠冠果肉软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pEG1编码区包含1 869个核苷酸,编码1个由622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PpEG2编码区包含1 863个核苷酸,编码1个由620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PpEG1和PpEG2都含有糖基水解酶家族-9(Glycosyl-hydrolases-family-9)活性位点,但PpEG2比PpEG1的C端多1个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PpEG1与PpEG2分别位于分子进化树的2个不同发育分枝上;在室温货架期间,翠冠果肉中PpEG1的表达量先上升,贮藏4 d时其表达量最高,后缓慢下降,而PpEG2的表达量开始缓慢上升,在贮藏12 d时出现mRNA的积累高峰;1-MCP对PpEG1和PpEG2的表达不起延缓或促进作用。PpEG1与PpEG2在翠冠果实软化过程中的不同表达规律显示,PpEG1与PpEG2作用于不同的β-1,4-葡聚糖多聚分子底物,且PpEG1和PpEG2的表达均不受乙烯调控。  相似文献   
133.
基于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评价桃果实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评价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以12个红肉桃、7个白肉桃和4个黄肉桃品种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桃各品种具有较高的表儿茶素和总酚含量。在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酚含量指标概括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求得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对各品种果肉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发现红肉桃中的‘北京一线红’综合评价值最高,同时红肉类型排序靠前,多数白肉、黄肉类型排序靠后,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与肉色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结合单体酚、总酚含量可综合评价不同肉色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对桃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排序依次为新绿原酸、总酚、表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槲皮素。  相似文献   
134.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桃光合性能的遗传规律,筛选高光效杂交组合,分别于7月中旬和9月下旬测定了8个组合桃杂交后代(F1)群体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Chl)与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极显著正相关,CO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n)与羧化效率(CE)显著正相关,饱和光强净光合速率(LSPn)与CE负相关。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Ca)响应曲线的相关性状变异程度较大,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35.
桃树苹果花叶病(APMV)的RT-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比较了4种桃叶片RNA提取方法,建立了RT-PCR桃苹果花叶病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凯基TRIzol试剂法简便快捷,提取的RNA质量较好,可用于RT-PCR.RT-PCR最适反应体系为MgCl2 1.5 mmol/L,引物0.5 μmol/L,模板1.0 μg/50 μl,退火温度为43.5 ℃.采集桃主产区北京、陕西、山东、河北、河南、新疆以及江苏的徐州、无锡、南京等地带叶芽的桃枝样品作为试材,利用RT-CR进行苹果花叶病检测.结果显示,在河北重阳红、山东春雪、无锡朝晖、新疆2号、新疆3号、新疆5号、徐州朝晖发现苹果花叶病毒(APMV).  相似文献   
136.
以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圃收集保存的38个蟠桃品种为试材,利用分布于不同连锁群的SSR标记进行蟠桃分子指纹图谱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位于8个连锁群的14对SSR引物,能将所有试材一一区分,根据多态性条带在品种中的分布,构建了蟠桃分子指纹检索表;38份蟠桃资源中的12份在指纹图谱上出现特异条带,分别是白蜜蟠桃、五月鲜扁干、碧霞蟠桃、美国蟠桃、玉露蟠桃、陈圃蟠桃、离核蟠桃、124蟠桃、香金蟠、农神、瑞蟠3号、黄露蟠桃,这些资源可作为特异资源重点保存.  相似文献   
137.
<正>一、预防冻害措施1.树盘覆草桃树开花前在树下覆盖玉米秸、稻草、麦秸等,厚度20厘米左右,以延缓地温升高,使根系推迟活动,从而延迟开花。2.桃园灌水在桃树开花前进行全园灌水,限制地温升高,可起到延迟花期的效果。3.喷施外源物质在低温来临前1~2天对桃树喷布果树防冻剂+PBO的50~100倍液,以达到调节桃树细胞膜透性、提高树体对气温骤降的抗性效果,有效防冻。  相似文献   
138.
油桃育种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瑞娟  俞明亮 《果树科学》2000,17(3):214-219
油桃果面光滑无毛,色彩艳丽,已成为世界鲜食桃品种改良的主要方向。对国内外油桃育种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的品种特性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9.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40.
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定植栽培、行间间作、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方面简述了桃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