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4 种肥料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 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肥料施用后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土壤的科学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羊粪、生物有机肥、矿源腐植酸钾和酸化土壤调理剂为供试肥料,研究其对设施菜地退化土壤pH值、EC值、碱解氮含量,以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羊粪5 000、10 000 kg/hm~2,土壤pH值比常规施肥(CK)分别提高0.58和0.81,土壤速效钾含量比CK分别提高43.0%和78.2%,羊粪施用量增加1倍可显著提升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3 000、6 0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71和0.81;施用矿源腐植酸钾3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 4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99和1.00,土壤EC值、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仅施用矿源腐植酸钾对土壤基本性质无显著影响。施用羊粪的第1茬小白菜产量提高33.7%和11.6%,硝酸盐含量降低23.4%和8.3%;施用“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使小白菜Vc含量提高66.6%和105.1%,但施用量增加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无明显提升效果。在种植第2茬小白菜时,4种肥料对其影响不显著。【结论】设施菜地底肥施用羊粪或“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改善和蔬菜产量、品质提升效果显著,用量以羊粪5 000 kg/hm~2或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 400 kg/hm~2的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22.
化肥减施对荔枝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化肥减施对荔枝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利用Biolog ECO技术对不同施肥处理[T0(果农习惯施肥处理)和T1~T9(不同化肥减施处理)]荔枝园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增长的拐点在培养120 h时,以此时的AWCD值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23.
以草炭、椰糠为对照,研究腐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丝瓜、茄子、大吊瓜及西瓜的育苗效果,为木薯茎秆作为育苗基质提供依据。育苗结果表明:(1)原木薯茎秆用于番茄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育的番茄效果相当;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番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但优于椰糠;原木薯茎秆用于黄瓜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椰糠育的黄瓜效果相当;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的育苗效果优于过2 mm筛木薯茎秆。(2)原木薯茎秆、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丝瓜、大吊瓜和西瓜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椰糠,但对茄子的育苗效果优于椰糠。总的看来,腐熟木薯茎秆可用于番茄、黄瓜、茄子育苗,而不宜单独用于丝瓜、大吊瓜和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24.
海南香蕉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海南23个香蕉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分析18个土壤因子对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蕉园土壤5~30cm土层可培养微生物的区系组成表现为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应用逐个选入自变数的回归方法,得到3个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几个主要土壤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蕉园土壤真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有效Fe,影响蕉园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有效P,而影响蕉园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关键因子是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25.
人们认为利用活的生物体对农药污染土壤环境进行修复是一种被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综述分析微生物、植物对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行预测和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明甘蔗叶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在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18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甘蔗叶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95.1%,94.6%,82.1%,表现为覆土>覆土覆膜>覆膜。腐解过程中甘蔗叶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18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3.0%~95.0%,82.0%~95.1%,73.5%~97.0%,98.4%~99.7%。考虑甘蔗叶还田养分的释放情况,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覆土处理下,养分释放率最高,但是与覆土覆膜处理差异并不显著,覆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如果生产实际情况允许建议甘蔗叶还田采用覆土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27.
除草剂对蟛蜞菊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是形成植物群落、决定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组成、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释放及其效应强弱除了与植物的内在特性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生存的环境。本研究运用野外实验和室内生测法,以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选择型除草剂稳杀得的不同剂量(1/4倍推荐剂量、1/2倍推荐剂量、1倍推荐剂量)的药液处理蟛蜞菊,对施药蟛蜞菊进行动态取样,以小白菜为受体检测其化感作用在不同除草剂胁迫下的化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施药后40天内,施药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度变化幅度大于对照,但这种表现在质量浓度为0.5g/ml提取液下才明显;(2)不同种类除草剂使蟛蜞菊化感作用强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均在施药后的第20天;(3)施药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度经一定的波动后,最后几乎都恢复到对照水平;(4)不同除草剂相同施药水平(1/4倍推荐剂量、1/2倍推荐剂量、1倍推荐剂量)下的同质量浓度提取液的化感作用强度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除草剂的作用强度和机理有关;(5)蟛蜞菊的化感成分不随施药与否、施药浓度高低、生长阶段而改变。综上所述,化学除草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强了蟛蜞菊的化感作用,从而增强了其入侵潜力。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素、滤纸和木薯渣的分解能力、产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嗜热侧孢霉、黑曲霉、康宁木霉、白腐菌等8株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结果表明:这8株菌均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中康宁木霉、白腐菌、无花果曲霉水解圈效果明显;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能力比较稳定,且酶活性较高;康宁木霉、白腐菌、嗜热侧孢霉、无花果曲霉对滤纸和木薯渣的实际分解效果较好.固体发酵培养到第5天时,对粗纤维和纤维素分解率较高的依次为无花果曲霉(23.98%、20.76%)、康宁木霉(23.35%、20.22%)、白腐菌(23.08%、20.16%);固体发酵培养到第10天时,对粗纤维分解率较高的是无花果曲霉(39.22%)、嗜热侧孢霉(36.39%)、米曲霉(35.11%),纤维素分解率较高的是嗜热侧孢霉(42.37%)、无花果曲霉(39.99%)、康宁木霉(38.97%).  相似文献   
29.
香蕉枯萎病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香蕉种植区采集了23个香蕉枯萎病发病和不发病土壤样品,研究其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及其数量与香蕉枯萎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与香蕉枯萎病是否发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②土壤pH值是影响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③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中、重度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及数量与危害程度轻度和无危害土壤相比均明显减少,而真菌种类没有明显的改变,数量却明显增加;④土壤微生物数量在约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重度和中度发病区与轻度发病或不发病区两大类型。由此推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改变是香蕉枯萎病发病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0.
乐果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推荐浓度N(625 mg/L.),2N(1 250 mg/L.),4N(2 500 mg/L)三个施药浓度分别喷施处理植株和土壤.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乐果在土壤中降解很快.半衰期为0.8~0.9d;植株喷施乐果时,香草兰果、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6.4d,2.5~4d,3~4.2d;土表喷药后,乐果在植株各组织中的残留量远低于植株直接喷药的残留量,其最大残留量为0.094 1 mg/kg.不同施药方式,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土表喷药时.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喷药后第1 d达到最大.比较香草兰各组织的最大残留量.植株喷药后表现为叶≥果>茎;土表喷药后则表现为果>叶>茎.但就消减动态而言,喷施同样浓度的乐果后,果荚中消减最慢,最后的残留量最大,说明果荚容易吸收积累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