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H0815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850A与双低恢复系F15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在江西两年区试中含油量43.64%,种子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15.5μmol/g.饼,产量比中油杂2号增产4.69%,产油量比中油杂增产14.1%。  相似文献   
32.
近期,对日照市岚山区茶叶市场营销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针对近两年以来的本地和南方茶叶市场变动情况及多方面大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日照市岚山区茶叶营销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3.
调查和研究结果指出 :菜苗移栽前开行沟施复合肥栽后复土比同样肥料栽后土表干施、栽后立即施用活棵肥比栽后 1 0~ 1 4d才追施活棵肥的菜苗发棵效果好 ,表现菜苗绿叶数多 ,发根多 ,根颈粗 ,单株干物重较大 ,冬前调查单株绿叶数多 2~ 2 .3片 ,鲜重多 1 0 0~ 2 0 0 g/株 ,干重多 1 3.7g/株  相似文献   
34.
7个油研系列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相同环境栽培条件下种植,其平均含油率、种子蛋白含量、油分蛋白总量分别达44.82%~48.99%、22.97%~24.66%和68.24%~71.96%,但年度间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其变化的差异较大,同品种不同年度环境其相应性状的差值分别达5.0%~7.98%、4.75%~9.04%和0.33%~2.98%,变异系数分别为5.13%~8.34%、6.09%~19.26%和0.24%~2.08%,以油分蛋白总量差异最小,种子蛋白含量差异最大.油研9号、10号、11号和油研1220在高海拔较冷凉环境下表现出的含油量较高,达50.03%~52.2%;4个品种的油分蛋白总量2年平均在71.31%~71.96%.  相似文献   
35.
黄籽双低两系杂交油菜油研10号2004年在251 hm2(3 372 kg/667 m2)面积上实现了平均单产62.3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其中15.3 hm2(229.5 kg/667 m2)连片平均单产达88.8kg/667 m2,高产农户平均单产高达170~190 kg/667m2;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结实率高,有效角率达72%~87%,平均角粒数达18.4~19.8粒,结实系数迭13.4~17.4.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改良母本,提高母本的自然结实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地势开阔向阳、风向条件好的制种隔离区制种;增施复合肥,调节制种亲本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要.  相似文献   
36.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油杂2号是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双低恢复系HF15配制的杂交组合,在贵州两年的区试中,种子含油率44.55%,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0.62μmol/g.饼,种子蛋白质含量21.2%,两年平均产量为174.4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01%。  相似文献   
37.
通过在旱作地和稻田不同茬口模拟雨前、雨后不同土壤环境采取不同的农艺措施撒播油菜,结果表明:稻田茬口撒播油菜出苗率比旱作地撒播的出苗率高7.47%;旱作地茬口雨前3 d播种的出苗率变幅在20.8%~27.0%,雨后当天播种至第3 d播种出苗率变幅在20.5%~24.5%,雨后播种比雨前播种平均出苗率高4.0%;而水稻田茬口从播种后当天下雨到第4 d才下雨出苗率变幅在51.4%~54.4%,雨后当天播种至第3 d播种出苗率变幅在23.9%~27.9%;雨前播种比雨后播种平均出苗率高22.2%。雨后旱作地播种后浅中耕与水稻田中耕后立即播种都有利于提高撒播油菜出苗率,且出苗率下降趋势较慢。  相似文献   
38.
撒播油菜田间密度低于2.5万株/667m2时,较高的施氮水平有利于获得最大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田间密度在1.78万株/667m2左右,施氮量在11.5 kg/667m2的情况下,经济产量为216.8 kg/667m2,物资投入回报为1∶8.2,是最佳收益点。田间密度高于3万株/667m2后,较高与较低的施氮水平都不能获得最佳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着田间密度的增大油菜单株产量有明显的下降,但密度的改变对油菜的株高、千粒重、含油率影响不大。随着施肥量的加大,油菜的株高、单株有效角、角粒数相应上升,单株产量有所增加,但油菜的千粒重下降,含油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9.
以海藻提取物为外源喷施物质,研究分析了海藻提取物可能含有的组分及低温下海藻提取物对茶树生理特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能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甾体和糖类等物质;喷施海藻提取物,茶树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p<0.01),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率增加.喷施海藻提取液20 d和40 d后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8.85%和97.88%,叶绿素降解缓慢,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NPQ、ETR显著大于清水(p<0.01),减轻了低温对叶片带来的光抑制破坏,同时刺激茶树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增强(p<0.01).低温胁迫下海藻提取物组处理涉及茶树体内糖代谢、脂肪酸代谢、转运蛋白以及冷诱导相关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海藻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茶树的低温耐受能力,对降低低温逆境对茶树的危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剑 《种子》2012,31(3):123-126
制种基地环境、父本花粉量与异源花粉量的比例、制种田的可育株拔除程度、人为混杂与芽率控制等都是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选择条件好的制种区,完善制种基地建设;调节父本花期,扶壮父本加大花粉量,提高父本花粉量与异源花粉量的比例.加强组织管理,及时彻底拔除制种田中的可育株;规范收割程序、及时收晒、严格收种取样等.预防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和降低种子不育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