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部分自育新品系及种质资源,在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籽粒发芽卒、种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籽粒发芽率、多酚氧化酶活性、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发芽率与PPO活性及籽粒邻苯二酚染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把参试的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3类并鉴定出黑粒小麦76、漯珍1号等几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穗发芽能力,可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渝麦12号(原代号渝03062)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0001)。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抗倒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重庆市及相似生态区平坝和丘陵肥力水平中上地区的旱地或稻茬麦田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是渝麦12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5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56个杂种F_1的5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与遗传距离分析,以研究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规律及其亲本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1)5个性状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其大小顺序为: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千粒重>株高,其中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和超对照优势均为正值;(2)强优势组合的产生是产量构成因素优势相互补充与积累的结果;(3)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15个亲本可划分为五大类群,不育系与恢复系完全划分为不同的类群;(4)在亲本选配上,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综合表现较好、遗传距离中等者为佳。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约需1210亿kg,小麦生产对中国的粮食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加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耕地正以每年25万hm^2的速度减少,而小麦又是受影响最大的作物之一.1998年以来全国小麦面积、总产、单产均连续下降.至2004年分别为2173万hm^2(约3.26亿667m^2).9133万t和4203kg/hm^2(约28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永川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总体情况和农村留守人口现状抽样调查分析,提出了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科学栽培技术的良种良法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表达主要受温度控制,光照长短也起一定作用,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它的制种、繁殖技术与三系杂交小麦差异甚大,必须在适合它的温光条件下才能达到制种和繁殖的目的。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择,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合理安排;套作群体对光照、土壤温度、湿度等理化性状的影响;共生系统施肥法;套作作物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新套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或示范。  相似文献   
18.
供试品种中122号(太)×日124号(春)和中124号×日124号(初秋),饲育溫度1—2龄30°和28℃,3龄28°和24℃,4龄和5龄为28℃、24℃和20℃。试验结果:①各龄和全龄饲育经过,随着饲育溫度升高而缩短,随着饲育溫度降低而延长,同时5龄的经过,1—4龄飼育溫度低的比高的长,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农民对桑园的精耕细作,素有优良的传统。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在水分适当肥料充裕的条件下,结合及时的剪养管理,亩产桑叶较高,蚕儿的饲养量也更扩大。这在本省蚕业史上,有不少的实例可见。 徐献忠《吴兴掌故》说:“大约良地一亩可得叶八十个,每二十斤为一个”。就是当时的一亩桑地产叶1600斤,折合现今的衡量制为每亩产叶2004斤。  相似文献   
20.
张继君  余国东  周燕 《南方农业》2007,1(1):13-14,28
利用C49S-87为亲本材料,采用[(小黑麦×C49S-87)×绵农4号]×C49S-87、绵338×C49S-87杂交,通过分期播种试验,花粉镜检等手段,经过六年选育研究,转育出温光型不育系C118S、C338S。该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异交习性优于对照C49S-87。抗病性特别是抗条锈病有明显的改善,在永川自然条件下,表现为抗条锈病。在重庆地区正季播种不育可制种,晚播可繁殖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