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籼型黑糯三系及其杂交组合的选育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汕97A为母本与“珍稀黑米”杂交,再以优质矮秆黑糯品种“黑糯83”为父本进行复交,并以其为轮回亲本,选株连续成对回交,经过14个世代的选择、鉴定,育成籼型黑糯不育系186A和保持系186B。同时,从黑糯品种“云香糯”与“明恢63”的杂交后代中,按系谱法选育与测交鉴定育成籼型黑糯恢复系161R。黑糯杂交组合186A/161表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亚种间广亲和性及其酯酶同工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四斌  彭仲明 《种子》1994,(1):17-20
通过与籼粳测验种测交,考察了9个待测品种的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品种Dular、Aus449、0046、CPSL-17、KetanNangka、02428具有广亲和性,水源287可能具有广亲和性。比较广亲和性品种和不具有广亲和性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得出所有供试广亲和品种都具有特异酶带9A,某些广亲和性品种具有酶谱的中间型特点。因此,可以将酯酶同工酶9A或中间型酶谱作为筛选广亲和性品种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氮反应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来源于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在两种氮水平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包括株高、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根干重、地上部干物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低氮胁迫条件下代换系的单株产量与生物学产量显著降低。两种氮水平下共定位到54个QTLs,其中仅有6个在两种氮水平下同时检测到,说明水稻对不同氮肥反应由不同的基因调控。定位到5个氮肥农学利用效率QTLs,其中,第6染色体的qNAE6解释表型变异较大(14%)。同时,我们还发现存在一些QTL区域同时影响多个性状,如第2染色体RM2634区域,第6染色体RM510-RM225区域,第10染色体RM228和第11染色体RM536区域,暗示其可能是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的基因的效应。该结果将为鉴定分析氮利用相关基因以及氮高效育种提供一定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PCR技术鉴定种子纯度,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且极适合于单粒种子分析的要求,但较高的检测成本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对种子样品二维取样混合的PCR分析策略,以降低PCR检测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用RAPD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初探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鉴定杂交种子纯度,采用RAPD技术能准确、快速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并对其利用的潜力和局限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绿色超级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是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科学家提出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建立全基因组育种选择技术体系,挖掘出一批高产、抗逆、优质、抗病虫以及养分高效利用的绿色性状基因,培育大量绿色超级稻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了作物育种目标和育种模式的转变.本文总结了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发展历程以及绿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交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一套染色体片段来源于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的珍汕97B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该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由105份材料构成,每系含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导入片段,所有导入片段相互衔接覆盖野生稻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4.6%,平均导入片段长度为41.7cM。利用该群体以及相同亲本的高世代BC3F3群体,共定位到40个QTL影响抽穗期、株高、SPAD值、有效穗数和穗长等农艺性状。该套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发掘和利用野生资源中的优良基因提供重要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的水稻近等基因系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珍汕97/明恢63的一个含234个重组自交系的F6:7群体为材料, 通过以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的方法在该群体中分离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及对这两个性状有效应的QTL标记位点和两两互作位点的近等基因系。 在重组自交系RIL65和RIL197家系内分别分离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近等基因系。 在重组自交系RIL54  相似文献   
19.
以珍汕97B和9311为背景的导入系构建及其筛选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我国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稻亲本(珍汕97B和9311)为受体亲本,以从国际合作网络所征集的品种资源150多份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杂交、3-4次回交,1~2次自交,培育珍汕97B和9311为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近5000多份。通过对导入系材料进行品质、耐盐、耐旱、磷高效、氮高效利用等性状的筛选鉴定,获得了大量目标性状的导入系。通过对品质性状导入系的基因型分析,定位了影响粒型的15个染色体区段(或基因)。同时,构建了一套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单片段导入系群体。创建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群体)为目标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水稻根系鉴定体系考察42个生态型水稻的冠根数目,发现水稻冠根数目存在多样性;从中选择2个冠根数目极端多和2个冠根数目极端少的生态型,利用定点施加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以冠根数目为指标,分析冠根数目不同的生态型对NPA的敏感性,发现NPA处理导致冠根数目减少。在低浓度NPA处理时,冠根数目多的品种比冠根数目少的品种对NPA更敏感;在高浓度NPA处理时,不同生态型水稻冠根数目趋于接近。说明在不同根系类型的水稻中,生长素对冠根数目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