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组合式生态浮床开展库区水体甲藻水华控制和水体修复的试验研究,以推流式模型分析了温度、pH、N、P、CODMn等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水质理化参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夏季生态浮床正常运行时,对TP、NH4+-N、NO2--N、TN的去除率分别为36.05%、6.19%、26.77%、11.52%。而秋季由于部分水生植物衰亡释放营养物质,使得相关指标去除效果弱于夏季。夏季浮床对甲藻的抑制率为73.95%,而秋季为51.70%,表明浮床对甲藻有明显控制作用,夏季控制效果优于秋季。秋季甲藻获得更适宜的环境和生长条件,生物量反而有较大提升,甲藻在总藻中占比也由19.16%、14.99%、6.91%上升至78.18%、47.77%、77.84%。这是由于秋季植物死亡、总藻生物量减少、化感作用减弱、竞争效应下降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掌握桢楠(Phoebe zhennan)和闽楠(Phoebe bournei)的宏微观构造特征及二者的微观解剖构造的差异,并为木材识别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两种木材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等对桢楠和闽楠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构造上,二者在材色和纹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余宏观特征差异均不明显;在微观构造上,二者导管分子的弦向直径、壁厚的差异较为明显,木纤维的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的差异较为明显,木射线细胞宽度(细胞列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解剖特征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3.
以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其可育系与不育系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以了解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物质代谢的差别。结果表明:可育系的不同时期花蕾中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育系,小花蕾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别不明显;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和可育系中的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不育系花蕾和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系。说明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系的营养代谢的缺陷是表现在整个植株的,而不是只表现在花粉的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4.
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2015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南片B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15个主要性状指标,对10个参试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出了各参试品种(系)的综合评判等级次序,结果总趋势与实际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与联合方差分析的结果也基本一致,个别品种位次有变动。灰色综合评判法是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直观补充,简便易行,在育种材料的评价中可以广泛应用。该研究可为夏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和合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5.
马尔柯夫法在土壤养分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冰  何鑫  王昌全  杨娟  杨艳 《土壤通报》2004,35(6):739-742
根据随机过程原理,构建了新的转移矩阵,建立了一个马尔柯夫链土壤养分评价模型。并通过成都平原有机质、全N、速效K等三种典型养分指标近二十年的变化趋势,以验证马尔柯夫应用于土壤养分动态评价的可行性及优点,从而为土壤养分动态评价的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水培叶菜产供安全过程管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叶菜产业质量安全提档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保障鲜食叶菜产品安全为基础,创新设计开发与集成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长三角区域气候和生产基础的水培叶菜产业链全链配套技术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具体包括生产设施及设备环节的水培叶菜安全生产专用大棚及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物联网远程光温湿测控系统、营养液自动调配循环系统及纳米转光农膜;安全生产环节的病虫害多重阻隔控制技术、无残留大棚环境及生产消杀技术、叶菜品种茬口选择技术以及营养液品质调控技术;安全采收环节的水培叶菜品质等级标准,配套水培叶菜塑化剂监测技术;加工环节集成鲜切蔬菜半自动加工流水线,配套肉桂精油纳米保鲜剂、抗坏血酸钙制剂以及致病微生物预测模型实现叶菜品质保持;信息可溯环节配套手机溯源信息系统。该技术体系已在6家企业进行多项或全技术体系的应用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及促细胞凋亡作用,建立小鼠皮下H_(22)移植瘤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大豆异黄酮组和大豆皂甙组。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组分别按200 mg·kg~(-1)剂量每日灌胃给药,共10次;5-Fu组按25 mg·kg~(-1)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给药,共5次。实验末期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相对活性以及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瘤重,提高抑瘤率,其抑癌率分别为36.3%和34.8%。同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均显著升高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增高肿瘤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相对活性,降低小鼠血清MDA水平,增高血清GSH和T-AOC水平。试验说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_(22)小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促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8.
研究总结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杭州动物园借展的2只亚成体大熊猫成长发育规迹。26月龄至62月龄大熊猫体重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受温度影响会有小幅波动;56月龄时2只大熊猫体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 kg和134 kg;不同季节日均粪便量差异显著,春季和冬季的日均粪便量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补充维生素后大熊猫每月排粘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9.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NH+4供大豆使用,然而大豆生长后期固氮能力降低,因此选用绿色肥料复合菌剂检测大豆产量等是否提升,为农业上大豆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结瘤和产量的效果,通过大量盆栽试验,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快生型根瘤菌HH103、TY3-5-1 2株根瘤菌和3种单一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供试材料,对黑河43号大豆分别进行根瘤菌与菌剂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根瘤菌与不同微生物菌剂下大豆结瘤数、根瘤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长、单株质量、生物量、产量等数据。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提高农艺性状与生长发育,其中根瘤菌TY3-5-1主要提高大豆农艺性状;根瘤菌HH103主要是增加大豆的产量,2种菌株的结瘤数无明显差异;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菌剂;将2种根瘤菌1∶1混合形成复合菌剂对大豆的产量、结瘤和性状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根瘤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根瘤菌的配施下明显增加结瘤数,促进...  相似文献   
120.
为解决我国南方桃树生长量大、桃园机械化程度低的难题,构建出一种扁平化、宜机化的桃树新树形,即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该树形桃树主干高0.5~0.8 m;2个中心臂顺行向半水平延伸,长度2.0~3.0 m;半水平中心臂上着生4~6个永久直立主枝,直立主枝间距1.0~1.2 m,高度3.5~4.5 m;结果枝或小枝组着生在直立主枝上,间距10~15 cm,枝条角度水平或略下垂。桃双臂多主枝篱壁树形将树冠由传统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结构,增加了单株结果枝数量,削弱了树势,适宜机械化操作,是对传统桃树整形修剪技术的创新,对桃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的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