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3个阶段(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进行土壤酶活性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对探索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生态学机制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增加,多样性指数各阶段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同样随着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增强,各阶段土壤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相关性研究表明,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性,但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各阶段多样性指数之间在C层土壤中表现不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马尾松是我国低山丘陵地区造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近自然经营是人工林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经营的关键技术.为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共存的影响,研究选取中龄林间伐和近熟林择伐的近自然经营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多样性对比及模型拟合等方法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27.65%,19.47%,12.14%和7.66%水分条件下木豆(Cajannus cajan)幼苗生长和形态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木豆幼苗的根、叶、茎生物量以及株高、冠幅直径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2.14%的条件下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分配到枝和根的生物量随之增加,分配到叶的生物量减少;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66%升到12.14%时,须根数目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再提高时,情况则相反.这些结果说明木豆幼苗的适宜水分生态位是较干旱的土壤环境,木豆幼苗通过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形态结构调整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5.
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贵州省都匀市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都匀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共有18科45属46种。其中草本植物种子占绝对优势,占种子数的81.25%,木本植物只占18.75%。草本以白酒草占绝对优势,为54.54%。8个不同封育年限的样地的种子密度变动于2 309~4 459粒/m2。在各个土层中它们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即随土层的加深,种子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林分的郁密度加大,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种类在相应的时间内不断减小;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后,种子数量、种类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6.
27.
对喀斯特地区先锋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进行VA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ea)、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透光球囊霉(Glomus.diaphanum)的单独和混合接种实验, 幼苗生长3个月后测定其生理指标, 结果表明 鬼针草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蛋白质的含量却没有显著提高, 丙二醛的含量有所降低. 相关分析表明, 丙二醛和蛋白质的含量与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 脯氨酸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而脯氨酸与可溶性糖以及光合色素呈显著正相关. 鬼针草幼苗对不同VA真菌有不同物质代谢水平上的生理响应. 接种VA能够提高喀斯特适生植物鬼针草的生理抗旱性. 相似文献
28.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3个阶段(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进行土壤酶活性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对探索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的生态学机制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增加,多样性指数各阶段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同样随着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增强,各阶段土壤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S2)、乔木林(S3)、草本(S1)。相关性研究表明,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性,但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各阶段多样性指数之间在C层土壤中表现不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更好地了解丹霞地貌桫椤种群动态与分布格局,根据对桫椤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桫椤个
体依茎干高度分级,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等;运用v/m ,k,CA ,
m */m 和C 共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现阶段桫椤种群结构为衰退型,
桫椤种群以中龄林为主,幼株个体数量严重缺失,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Ⅵ,Ⅶ龄级阶段出
现死亡高峰;种群分布格局近似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3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贵州大学林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集中实践+行业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多元化的行业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行业实践、推行"双导师制"以加强行业实践的指导、实施"双导师"共同评分与多层面考核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行业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在对两届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的行业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行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行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和实习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知识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收获,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也指出行业实践教学存在学时不足、部分行业实践项目与实践课程要求的内容脱节、实践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林学专业行业实践教学的建议措施:进一步优化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开展行业实践教学;优选行业实践项目,提升行业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稳定校外导师队伍,推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聘用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