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23篇
  27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研究以1株高效水稻秸秆降解灰略红链霉菌(S.griseorubens)JSD-1为研究对象。制备该菌的固体菌剂(1010cfu/g),并以1.0%的比例接种到水稻秸秆(水稻秸秆:猪粪=10:1),经测定接种菌剂的堆肥处理高温期的最高温度71℃高于自然堆肥处理的65℃,且整个发酵周期缩短约30%。秸秆堆肥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堆肥不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肥、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而且提高土壤纤维素酶、硝酸盐还原酶、蛋白酶及脲酶等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且接种JSD-1的处理J效果好于自然堆肥处理N;但添加秸秆堆肥抑制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后通过BIOLOG和PCR-DGGE分析施用不同秸秆堆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证实添加秸秆堆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与结构均有较大改善;接种菌剂处理J作物(青菜)产量最高,较自然堆肥处理(N)和对照处理(CK)分别提高31.1%和106.7%。综上,灰略红链霉菌JSD-1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2.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3.
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底栖藻类和沉水植物(苦草)对猪粪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苦草恢复重建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猪粪废水处理,进行了为期32d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栖藻类、苦草、底栖藻类-苦草处理组对高浓度猪粪废水的COD和氮、磷均存在显著的去除效果;COD的最大去除率均大于86%,底栖藻类-苦草混合培养对高、中浓度猪粪废水中磷、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62%和70%,高于二者单独培养的处理组(均小于59%和65%)。实验期间,底栖藻类、苦草和浮游藻类Chla含量的变化以及苦草的CAT、MDA含量变化表明,高浓度的猪粪废水会对苦草产生短期的逆境胁迫,但底栖藻类的存在可以减缓高浓度氮磷对苦草的胁迫效应,在中浓度氮磷且有底栖藻类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苦草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874.
生防菌株B9601对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防菌B9601对植物促生长作用,温室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金边富贵竹扦插生根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所用菌液浓度呈直线关系。蔬菜盆栽试验表明:B9601对中国石竹和空心菜促生长作用显著,特别是在灭菌土上比自然土上应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75.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是我国主要流行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因而对其进行病毒的监测与诊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比对GenBank上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个特异性针对H9 AIV HA的探针。特异性和扩增曲线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具有较好的扩增效率,且仅特异性识别H9亚型AIV。通过重组质粒pMD19-T-H9HA 10倍梯度稀释液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能达到100个DNA拷贝数,比传统PCR方法检测敏感性提高了1000倍。此外,本方法还能检测到10EID50个病毒,比传统PCR方法检测敏感性也提高了1000倍。通过批间和批内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和1%,说明本研究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此外,通过检测人工感染动物咽拭子,结果表明H9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方法比传统PCR的方法检测敏感性提高了100倍。在临床样品的检测中,H9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传统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提高了大约30%。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对H9亚型禽流感疫情防控及其流行病学调查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6.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菌株进行扩增,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特征。【结果】在相似系数0.81水平上,72个菌株被划为2群5亚群10组,亚群间表现出年度与地域的一定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山东与安徽、福建与浙江群体分别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而海南群体与其它群体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病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低。【结论】引起中国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初步证明,各地病菌无法在当地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海南三亚冬季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不是中国其它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的玉米锈病也不是黄淮夏玉米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中国大陆地区和海南岛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初侵染源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877.
水介导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传播及其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漂浮育苗池水和人工接种不同菌量的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休眠孢子悬浮液,分析病菌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致病性差异,观察病菌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传播距离、侵染程度和带菌水浇灌处理后的病情,并在水培育苗池中进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漂浮育苗有利于根肿病传播,且发病程度与接种的孢子悬浮液带菌量呈正相关,当以103、104、105、106、107个/g的菌量接种时,漂浮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9.51%、19.88%、44.31%、63.65%、76.00%,传统旱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5.33%、15.00%、20.67%、43.33%、45.00%;在土壤含水量为38%~115%的基质上种植大白菜苗,接种根肿病菌后均能发病,其中以土壤含水量为77%时植株的发病率最高,当植株距离病菌5cm时,植株发病率达20.43%,距离病菌10cm时,植株发病率达10.23%;在水培育苗池中分别施入375.0mg/L的百菌清WP、250.0mg/L的多菌灵WP、25.0mg/L的氰霜唑SC、125.0mg/L的氟啶胺SC和262.5mg/L的BAS651FSC,其防治效果分别达96.65%、94.19%、87.93%、80.18%和88.02%,但所用剂量的氟啶胺SC和BAS651FSC对大白菜苗有药害作用。  相似文献   
878.
为明确近年来云南省严重发生的玉米白斑病病原菌及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白斑病的抗性差异,2021年于云南省昆明市阿子营乡和曲靖市罗平县九龙镇采集病样,进行病斑组织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镇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对622份玉米品种的抗性进行鉴定。从2个采样地点的病叶中各分离出5株和9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了菌株WS-1、WS-191为白斑病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以及基于ITS、rpb2、tub2和LSU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确定其分类学种名为宽颈附球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田间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22份区域试验品种中对白斑病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为4、184、216、186和32份,分别占品种总数的0.64%、29.58%、34.73%、29.90%和5.14%。  相似文献   
879.
不同条件对哈茨木霉菌株Th-B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霉菌Th-B的生长温度、pH范围、碳氮营养要求以及对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耐受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5~35 ℃下均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在pH 5~8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pH范围为5~6; 蔗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和淀粉有利于菌丝生长,而麦芽糖和D-半乳糖较差。在7种氮源中,胰蛋白胨和硫酸铵为最适氮源,而尿素不利于菌丝生长。6种化学杀菌剂不同有效浓度对其均有抑制作用,但在同一有效浓度下,速克灵对木霉菌株Th-B的抑制作用最大,菌核净、瑞毒霉和甲基托布津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80.
 用携带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的质粒pBIG4MRBrev和农杆菌EHA105,建立了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稻瘟病菌的转化体系,使稻瘟病菌菌株95-8-36得到高效转化,且能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