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下降,产量以N2P2K2处理组合最高 N2P2K2处理组合试验后比试验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20.4%,速效钾含量提高8.7%,对保护耕地地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收获方式对污染土壤上伴矿景天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物修复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技术,因其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方法之一[1]。该技术的修复效率受修复植物生物量和生长周期限制[2~5],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提高超积累植物修复效率的强化措施,包括育种、生物技术等提高修复植物本身的吸收性能,施加螯合剂和调节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等改变土壤环境间接提高植物吸收效率等[6~9]。农艺措施,如合理的种植制度、灌溉、施肥等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该技术也被运用到植物修复中,以改善修复植物生长环境,增大生物量,进而提高修复效率[10,11]。对于多年生、再生能力强的超富集植物,可以借鉴在牧草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富阳市稻飞虱发生呈上升态势,成为制约稻作生产的重要因子.2005-2008年全市抽样调查结果,防治稻飞虱存在农药盲目混配、用药时间不准确、防治药剂品种老化单一、防治效率低等原因造成单季稻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成本上升.通过新型农药防效的筛选,调整农药配比,丰富防治稻飞虱的药剂与配方,减少农药使用量,是提高稻飞虱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沼液在山地竹笋基地上的消纳处理进行多年定位跟踪研究,包括4 a的微区试验和大区沼液消纳示范(每667 m2使用量在50 t)。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沼液有益于竹笋生长和产量增加。在适宜的用量范围内,沼液对土壤及环境暂无污染风险,随着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有同步富集的趋势,特别是铬、砷、铅元素。经溯源分析,其主要来源于饲料添加剂。将沼液进行适量、合理的消纳,对环境的影响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但长期无节制使用约等于集中排放,对环境还是存在较大风险的。  相似文献   
15.
富阳市设施栽培草莓地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富阳市主要设施栽培草莓地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采集、养分测试及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该区域的相应数据对比分析,扼要地概述20多年米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为指导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移栽双低油菜浙双72进行"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浙双72的合理施肥量为氮(N)332.0 kg·hm^-2,磷102.6 kg·hm^-2,钾105.9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提取液对土壤有效重金属含量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已成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在土壤污染元素中,Cu、Zn、Pb的污染占很大比重,有效态污染元素对作物、动物及人体的毒害更为严重。重金属的有效态决定了生物有效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它是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基础。只有运用合宜的提取方法,准确地测定重金属的有效性,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5种提取液的比较得出,醋酸铵提取液、DTPA&TEA提取液、EDTA提取液等3种提取剂能较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适用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