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物需水量是农业方面最主要的水分消耗部分。目前确定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很多,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利用参考作物腾发量法推求ETc。本文采用内蒙古地区复杂气候与地埋环境条件下的135个气象站30年月均气象资料对FAO最新推荐的FAOPenman-Monteith(1990)方法与我国SDJ214-84规范采用的FAOPenman修正式(1979)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以探求两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一步促进国际上作物需水量新方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两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湿润地区或季节,两方法的差异最大,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可达23.43%。除在干旱地区或季节外,FA0-P-M方法均大于FAO-P修正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3.
砒砂岩地区人工沙棘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砒砂岩地区困难立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2~10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地区人工种植沙棘后,随着沙棘林龄的增长,植物种类逐步增加.在造林初期,林下草本植物以一年生且旱生的植物地蔷薇为优势种群;造林3a后,以多年生植物赖草、阿尔泰狗娃花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24.
论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土流失是我国牧区所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牧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各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经验出发,着重说明了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牧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意义重大,同时,必须正确分析掌握生态系统内在关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地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修复,为今后牧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矿开采对矿坑周边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野外定位监测,调查了植物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露天煤矿开采坑和排土场为中心,随着远离煤矿开采坑距离的增加植被覆盖度逐渐增高,煤矿开采对于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范围在4.0km以内,植物生物量也同时出现增加现象,煤矿周边受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比对照区(未受煤矿影响)生物量减少13%~36%。煤矿开采对周边草地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受煤矿开采抽排疏干水的影响,矿区周边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6.
为定量评价沙棘造林后的水土保持效益,文章以沙棘造林的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沙棘造林前后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沙棘造林后10年来,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较高强度土壤侵蚀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①沙棘造林后土壤侵蚀分布以中度侵蚀最多,其面积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3.62%,而沙棘造林前土壤侵蚀以极强烈侵蚀为主,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2.76%。②沙棘造林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85t/km2.a,属于强度侵蚀,其沙棘造林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779t/km2.a,属于极强烈侵蚀,为沙棘造林后的1.85倍,沙棘造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02万t。 相似文献
27.
为阐明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人工再塑地貌(排土场边坡)形成后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不同治理措施对人工再塑地貌边坡的水蚀控制效果,研究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对矿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不同治理措及天然草地的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入渗过程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雨强条件下,裸露边坡的径流量、产沙量明显大于天然草地,其年径流量、年产沙量分别为天然草地的5.1倍和228.8倍,年均入渗量是天然草地62.1%;裸露边坡通过合理治理后,土壤侵蚀量得到明显控制,在治理初期不同措施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铺设植生带裸地草灌结合种植(柠条+草本植物)沙地柏+绣线菊(已种植4a)生态袋品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袋一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天然草地,其比值为237∶232∶120∶32∶15∶1。可见,天然草地实施煤炭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其严重加剧了当地的土壤侵蚀,必须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内蒙古阴山北部农牧交错带耕作土壤进行了未冻水含量试验,得出了在不同初始含水量情况下的土壤未冻水含量变化曲线.并应用典型预报模型Anderson模型对该区粉壤土未冻水含量进行了预报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Anderson模型对该区粉壤土未冻水含量模拟的可信度.通过阴山北部耕作土壤粉壤土的未冻水含量试验模拟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粉壤土的冻结特性,明确了冻结粉壤土未动水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土壤冻融水热运移、土壤冻融作用下的结构变异、冻结粉壤土的含水量测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9.
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脆弱区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对原有地表植被造成了破坏,加剧了区域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进程,加速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因此恢复和重建矿区尤其是人工再塑地貌边坡生态环境成为草原区露天矿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灌溉是保证坡面植被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项目区水资源短缺、不具备常规电源和坡面实际情况,选择微喷、滴灌、微润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三种灌水方式的特性、坡面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坡面植被盖度、植被地上生物量的观测分析,确定滴灌灌水方式对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植被复绿较为适宜,不仅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还可以使植被尽快成坪,达到护坡的效果,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混,间播牧草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效试验研究,提出了灌溉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高产的最优组合模型,从经济角度探讨了灌溉水源有限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的经济灌溉定额和关键灌水期,并对混,间播牧草潜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