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144篇 | |
综合类 | 109篇 |
畜牧兽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从生态位的概念出发,回顾了生态位理论产生及其发展,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认为生态位理论对认识植物种群种内或种间竞争、指导林业生产和植物种群改良具有重大意义,是解释森林群落演替动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02.
303.
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度为15°的地块,设置6个处理:长度2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20m自然坡面、长度4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40m自然坡面、长度6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60m长自然坡面,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过程,采用常用的4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通用经验公式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土壤水分入渗特征指标(初始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90min累计入渗速率)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相同措施处理下,坡长越长,土壤体积质量越小。在扰动地表和自然坡面下,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差异不显著,扰动地表坡面土壤初始含水率表现为60m坡长40m坡长20m坡长。采用常用入渗模型进行拟合时,Kostiakov模型的拟合精度在0.646~0.963,平均值为0.886;Horton模型的拟合精度在0.878~0.981,平均值为0.953,Philip模型的拟合精度在0.317~0.709,平均值0.592,通用经验公式模型的拟合精度在0.765~0.970,平均值为0.920,可知Horton模型拟合精度最大。不同坡长下,自然坡面的土壤入渗特征指标大于扰动地表坡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指标与土壤体积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土壤通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有机质与土壤水分入渗特征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20m坡长下,扰动地表不利于改善土壤渗透性,扰动地表处理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弱于自然坡面;60m坡长下,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强。Horton模型是分析和预测扰动地表下不同坡长土壤水分入渗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304.
305.
306.
采用林间套种牧草、绿肥和灌木,对巫山马尾松残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马尾松套种牧草、绿肥和薪材林后,与对照相比,年均生长树高分别增加2.33,1.83,2.0倍,地径分别增加5.53,6.41,5.0倍,马尾松干生物量分别增加2.04,2.34,1.7倍,并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