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42篇
综合类   108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不同养分条件对银杏枝种群构件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施肥的方法,对银杏枝种群在不同养分供应情况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长枝3增长和短枝数影响不明显,施复合肥对促进长枝1、长枝2及株高的增长有显著作用,而施尿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2.
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由于历史上不同干扰强度和多种生态恢复措施的影响,形成了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一系列演替阶段.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土壤有机质和N,P,K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其土壤养分水平.各恢复阶段土壤肥力的关联度顺序为:落叶阔叶林(0.953)>林灌过渡带(0.601)>灌木灌丛(0.559)>草本群落(0.526)>针阔混交林(0.462)>针叶纯林(0.351).落叶阔叶树种由于凋落物丰富、分解速率快,而具有显著的自肥能力;草本群落因固氮植物的存在,也具有良好的土壤养分条件;针叶纯林则因针叶分解缓慢,土壤营养条件最差.由此可见,在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落叶阔叶树种较强的自肥能力加快对立地环境条件的改造;同时,还应重视草本群落在特定条件下的生态效益,在一些地段草本植物(特别是固氮植物)也应作为生态恢复的培植对象.  相似文献   
253.
岷江上游华山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江上游25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研究发现:华山松郁闭度和胸径生长都随华山松密度增大而增大;华山松郁闭度与林下灌木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林下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呈负相关,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高度和密度等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华山松密度和郁闭度对群落的层次结构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群落生态功能,华山松人工林的营造密度应为2 000~2 500株/hm2,郁闭度维持在60%-70%左右.  相似文献   
254.
为研究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入渗产流规律,在四川丘陵山区金凤溪小流域内设置了15个简易径流小区,以无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为对照,对生物埂下水保林(黄柏、柏木)、经济林(枇杷+牧草、枇杷、柑橘)、顺坡耕作(玉米)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埂显著影响土壤的体积质量、总孔隙、非毛管孔隙度,且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渗透性不同,枇杷+牧草结合的渗透性最强,对照的渗透性最差.(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次数和产流率不同,其中生物埂+顺坡耕作(玉米)的产流次数、产流率分别比无生物埂+顺坡耕作降低26%和20%.  相似文献   
255.
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护岸林是三峡水库能否起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对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因子,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非线形回归和幂函数方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得出结论:三峡库区的撑绿竹护岸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生物量与胸径拟合方程为W=1.346 3 D0.167 4,R=0.645 6;生物量与竹高拟合方程为W=0.174 5 H1.3102,R=0.994 1;单株总生物量随生长年限变化方程为Y=1.368 8x0.709,R=0.981 9.  相似文献   
256.
本文综述了香根草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状况.通过总结国内外对香根草在香精提取、水土保持、城市垃圾治理、饲料、食用菌培育、土木工程防护等方面的应用,表明了香根草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目前香根草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57.
以1年生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50,100,200,300)mg/L矮壮素(CCC)处理对Sunfan叶片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NPQ,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200,300)mg/L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Sunfan叶片的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qP(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CC处理可显著降低Y(NPQ),NPQ(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Cha,Chb,Chl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NPQ均呈负相关,与Y(NP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回归分析可知,Cha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Chb随着Fv/Fm值的增加而增加;Chl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58.
小江流域农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水土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三峡库区小江流域,定点监测了4类农地(水田、梯坪地、25°坡耕地、25°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并于2008年在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双江及河口(参照)6个断面采水样进行水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是小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农地水土流失导致的氮、磷流失对小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贡献很大,流失的TN、TP分别高达675.76,69.03 t/a;小江TN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TN浓度的共同制约,峰值为5.31 mg/L(渠口)出现在7月份;小江TP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水位的共同制约,各断面的最小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为0.03 mg/L(渠口)。总体而言,小江处于中营养到富营养状态,4月份较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7月份和11月份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59.
不同施肥和耕作处理紫色土坡耕地碳、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坡耕地营养元素流失是下游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和耕作方式下紫色土坡耕地碳(C)、氮(N)、磷(P)营养元素流失特征,对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水生生态系统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该区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和耕作处理: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施化肥+猪粪(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1.5倍化肥(T3)和横坡耕作单施化肥(T4)。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监测了径流量,测定了土壤和径流中的C、N和P含量,计算流失量。  【结果】  与对照相比,T1和T4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P < 0.05)。顺坡耕作T1处理径流中的可溶性有机碳浓度较T2处理降低了33.66% (P < 0.05),其他指标浓度的降低幅度未达显著水平;T3处理的径流中碳、氮、可溶性总磷的浓度较T2 处理有所升高,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和NH4+-N的提高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 < 0.05);T4处理中仅径流NO3?-N浓度显著低于T2处理(P < 0.05),其他指标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5个处理的径流量以CK最高,T4处理最低,单施化肥的T2和T3处理均大于化肥猪粪配合的处理T1。横坡耕作的T4处理径流量较其他处理降低了44.65%~67.36%,化肥+猪粪T1处理的径流量较T2、T3处理分别减少了15.65%、22.76%。与T2处理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T1处理下的径流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43.10%、27.51%和31.26%;横坡耕作T4处理下径流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分别降低59.16%、58.57%和68.42%;提高施化肥量T3处理的径流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流失量最高,分别为6.02、0.86和0.20 kg/hm2。  【结论】  在紫色土坡耕地上,与单施化肥相比,相同耕作方向下化肥有机肥配施降低了径流中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浓度,且可溶性有机碳浓度显著降低,横坡耕作主要是大大减少了径流量,因此,采用横坡耕作和化肥有机肥配施是减少土壤C、N、P流失,降低周围水体污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0.
不同土壤容重水平下喀斯特黄壤分离能力水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开展不同流量(20,30,40,50,60 L/min)条件下的室内模拟细沟水流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容重(1.06,1.15,1.18,1.21 g/cm3)对喀斯特黄壤分离能力(D c)的影响,并建立土壤分离能力预测经验模型。结果表明:流量与容重均显著影响土壤分离能力,当容重为1.06 g/cm3时,D c随流量呈幂函数递增,而在其他更高的容重条件下,D c随流量呈线性增加;同一流量条件下,D c随容重增加呈线性减小,且减少趋势在高流量条件下更为明显;幂函数方程可分别描述D c与水流剪切力(τ)、水流功率(ω)、单位水流功率(P)、过水断面单位能量(E)间的关系,利用水流剪切力来预测土壤分离能力(R 2=0.96)更为理想;细沟可蚀性系数(Kτ、Kω、K P、K E)及临界水动力学值(τC、ωC、P C、E C)随容重增加均呈减小趋势,且容重与细沟可蚀性系数(Kτ、Kω、K P、K E)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阐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机理、建立该地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