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42篇
综合类   108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为明确喀斯特槽谷区岩石与坡面夹角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在6个岩石与坡面夹角(30°,60°,90°,120°,150°,180°)、3个坡度(10°,15°,20°)和3个流量(5,7.5,10 L/min)组合条件下,开展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地表产流率随冲刷历时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而含沙量和地表产沙率随冲刷历时均呈波动性减小趋势;(2)各岩石与坡面夹角下,地表产流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含沙量与地表产沙率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含沙量和地表产沙率在60°夹角下与30°和120°夹角下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90°,150°和180°条件下的含沙量和地表产沙率(P<0.05);(3)地表产流率与含沙量在60°,90°,120°夹角下均呈显著幂函数正相关(R2=0.32~0.56,P<0.05),而在其他夹角下二者关系不显著(P>0.05)。地表产流率与地表产沙率在60°,90°,120°,150°,180°夹角下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35~0.86,P<0.05)。研究表明喀[JP]斯特槽谷区岩石与坡面呈一定夹角时,可加剧坡面产沙,并改变产流与产沙关系。  相似文献   
202.
重庆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重庆市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一年多来全县加强领导,探索创新,项目完成良好,取得了积极进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民族生存、人民富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按照江泽民同志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落实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提出的“要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而采取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是水土保持的一项新举措,旨在注重  相似文献   
203.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路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南段为例,简述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原则,并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204.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理论框架,以开县芋子沟小流域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关键是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5.
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对白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研究N、P、K施用量及其配比对白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芷产量与N、P、K的供应均为正效应,N、P、K单施低于零水平时,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白芷产量逐步提高,N、P、K配合施用比单施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6.
土壤改良剂对除草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人工降雨条件下,应用土壤改良剂和除草剂的不同组合处理,对美国中西部典型土壤类型-迈阿密土壤进行了室内模拟侵蚀试验,以研究土壤改良剂和除草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中,以土壤改良剂Cypsum和除草剂Atrazine和Metolechlor混合液的组合对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渗秀性能效果最好,其次为土壤改良剂PAM和除草剂混合液的组合,而土壤改良剂Agri-SC和ALES与除草剂混合液的组合处理则对减轻土壤侵蚀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文中构建了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应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1997—2004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指数从1997年的-1.49逐步上升到2003年的1.04,2004年下降为1.00;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在1997—1999年间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并处在较低水平,在2000—2003年逐年增强,2003年后有所下降;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指数与各子系统评分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F=0.572F1+0.455F2+0.343F3表征。重庆市今后的发展决策应将其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并兼顾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其次是要努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8.
209.
基于景观破碎化的三峡库区(重庆)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月  何丙辉  黄世友 《土壤学报》2012,49(4):636-645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传统的数量生态学方法(双向指标种分析与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组成、强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对22个区县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分类;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重庆)以微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耕地上的土壤侵蚀强度最高,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地上侵蚀强度较低;研究区下游和近中游地区土壤侵蚀明显高于上游地区。(2)根据其空间位置,22个区县从东往西划分为农草破碎区、林地破碎区和建水破碎区3个土地利用景观高破碎区域,且土壤侵蚀等级从东向西依次减弱。(3)较强的土壤侵蚀等级能够增加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但是其加剧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强度同土壤侵蚀等级呈相反趋势(如:强度侵蚀最高,极强度侵蚀其次,剧烈侵蚀低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210.
三峡库区坡地林草植被阻止降雨径流侵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林草调控措施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的影响及其对坡面侵蚀动力的调控效果,该文在重庆开县选择栾树+黄花槐、传统农作、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以及裸地对照7种林草治理措施并修建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产流产沙状况,分析比较其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草调控措施深刻影响降雨侵蚀动力,并对坡耕地径流侵蚀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林草调控措施中,均以裸地对照样地产流、产沙量最大,而以栾树+黄花槐和植物篱措施的产流、产沙最小,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明显。以洪峰流量模数和径流深表示的坡面径流侵蚀功率与侵蚀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径流侵蚀功率能够较好的模拟侵蚀动力;以径流侵蚀功率/侵蚀量表示不同林草调控措施对侵蚀结果的影响,可以成为评价植被侵蚀动力调控效应的指标。在未来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林草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重视和发展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