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评价了陕北黄土高原延川县刘马家圪塔村现行生态建设模式,并利用对比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趋势线分析法,分析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应,特别运用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垦殖指数等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对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秦巴山区植被涵养水源价值测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李晶  任志远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4):132-134,138
根据陕西省植被图,在MapInfo4.0上建立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数据库,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3个层次分析了秦巴山区植被水源涵养的物质量,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方法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量为109891.62万t,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为31960.44万t,土壤层的截留量为196309.35万t,3个层次总截留量为338161.42万t,水源涵养总价值量为226.56×108元。这对于本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RS,GIS和多种模型支持下,对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及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包头市1987~2002年林地、草地和水域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总体方向是: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转向耕地。发生利用类型转移的草地中,31.5%转为未利用土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二者分别占非耕地转为耕地总量的36.34%和27.6l%。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草地和耕地。二者分别占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9.86%和34.28%。(2)包头市1987~2002年区域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特别是草地退化和拓展耕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生态贡献率分别是51.84%(41.04%),23.63%。(3)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存在空间差异,16年间各区、县、旗的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均下降,但以达茂为最,土右最慢。前者草地退化起决定作用。其生态贡献率达96.61%;而后者草地退化、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革的生态贡献率分别是44.23%,18.21%和10.36%,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基于GIS和RS支持,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系列指标对陕西黄土台塬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黄土台塬区耕地984337.30 hm2,草地143030.47 hm2,建设用地105871.35 hm2,分别占总面积77.89%,11.32%和8.38%;研究时段内耕地、草地、林地、水域依次减少20866.61,11065.22,1186.44和748.96 hm2,分别比1985年减少了2.08%,7.18%,4.60%和11.64%;建设用地增加33902.8 hm2,为1985年的47.11%;建设占用耕地26668.8 hm2,占建设用地转入流的96.26%;草地转耕地18923.9 hm2,占草地转出流的93.24%;1985-1990年土地系统较为稳定,综合动态度为0.52;1990-1995土地利用变化活跃,综合动态度达到3.60,其后逐渐降低,到2005-2010降低为1.16,土地系统趋于稳定。空间上,耕地转建设用地在城镇周边幅度较大,草地和耕地互转主要在渭南台塬东部、咸阳塬北部以及宝鸡台塬区。  相似文献   
105.
基于两期人口普查数据,运用ESDA方法,分析陕西省2000年至2010年人口分布变化空间格局与自然、经济、社会驱动力。将驱动力进行多元回归并进行空间栅格拟合,得出不同尺度的人口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变化北部快南部慢,全局集聚程度提高,人口变化率局部集聚中部高北部低,人口重心北移,在人口变化趋势与植被变化的关系上多数地区人口对植被有正向影响但南部少数区县为负向;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能近似的模拟人口变化规律,人口的增长多在河谷地带与高速公路沿线,地势平坦的区域经济中心与交通便利区域。趋势拟合显示,自然因素本身并不在短时间内决定人口迁移,但受到经济拉力作用时,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往往人口减少会较快。根据不同驱动因子的作用,将其按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为后续的因子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黄土高原南部地区TM和ETM+遥感影像,在获取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区域内农业用地的动态演化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ArcGIS软件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用地变化模拟与输出。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南部地区耕地的分布主要受距县城中心的距离、高程、坡度、坡向、人口密度、地均GDP的影响,其中受坡度影响最大,发生比expβ是0.83130204,高于其他因子;其次是高程和人口密度,发生比expβ分别为0.99932988和1.00011472。2)林地的分布主要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坡度影响最大,坡向次之,发生比expβ分别为1.09136459和0.99209087。3)草地的分布受坡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大,发生比expβ分别为1.02784089和0.99843133。影响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坡地形度和人口密度,这说明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的人为干扰较强烈,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农业土地资源和土地生态系统变化速率不断加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生态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基于对秦岭山区商洛市1990年、2000年、2009年3时段TM影像的解译结果对研究区1990年-2009年景观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其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出景观格局演变导致的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商洛市19年间景观分离度逐渐降低,聚集度逐渐升高,林地景观范围逐步扩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快速提高,其价值量也不断升高,但其与全局价值估算结果差异较大;不同估算模型不影响价值量的时空分布研究。研究说明自然景观被干扰并不意味着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生态价值估算应从整体向局部细化。同时,政策导向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8.
任志远  汪丹 《中国种业》2011,(Z2):81-82
随着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对向日葵品种需求的增加,种子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各育种单位对新品种选育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商业育种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向日葵南繁育种可以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同时也可以解决翌年生产中紧缺的原原种和原种,有效而稳妥地加速新品种的推广进度。南繁已成为加快向日葵种质创新、品质改良和种子繁育进程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南繁南育工作也随之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9.
基于BP模型的延河流域社会经济需水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延河流域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流域社会经济需水的主要指标,并根据1980-2000年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在Matlab平台下,采用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特点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流域在2010、2020以及2030年的社会经济需水量,以期为完善流域水资源信息系统,平衡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实现未来规划年水资源合...  相似文献   
110.
李茜  任志远 《甘肃农业》2006,(3):108-109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为研究区.利用中宁枸杞产业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运用实证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特色农业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提出中宁县枸杞产业开发的途径与策略。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枸杞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中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