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4篇
  1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粘质土旱作深松保墒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宰松梅  仵峰 《灌溉排水》1999,18(3):48-51
在旱作条件下,利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对粘质土进行不同深度地全深松,结果表明:粘质土深松在不打乱土层的条件下,打破犁底层,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从而改善了粘质土的物理性状,促进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深层蓄水量;对改变土壤漂泊 运移规律,协调土壤养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乡市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新乡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可开采空间越来越小,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对研究区1951-2004年54年的气象资料,1995-2008年的水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新乡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目标,对研究区未来10年的总用水量及再生水资源量进行预测,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研究其再生水灌溉潜力.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的再生水可利用量为4.6亿m<'3>左右,充分利用可以达到用水供需平衡,利用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量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土壤水分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为基础,结合灌溉施肥过程中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肥运动模拟模型,以SWM-2源代码为蓝本,模拟了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施肥后土壤中氮的分布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施肥时机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氮的分布,施肥后冲洗管道1 h,使氮的运动在剖面上呈双峰曲线,以毛管为中心,氨态氮的运动局限于20 cm以内,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向下层土壤运动;与氨态氮相比,硝态氮的运动范围略有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大于向下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灌溉对照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对冬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的提升效果最显著。与地表滴灌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显著提升了冬小麦起身期至抽穗期的株高、开花期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及地上干物质量,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84%和9.23%,产量提升了15.55%,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1.88%与15.55%,净收益提高了77.95%。与地下滴灌相比,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提高了冬小麦返青期后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与开花期后的地上干物质量,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15%和9.8%,产量提高了5.11%,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81%与5.11%,净收益提升了23.53%。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有助于促进拔节期以后冬小麦生长,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较高,在补充灌溉区对大田密植作物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滴灌施肥对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抽样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滴灌施肥对西北内陆地区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钾的含量随距离毛管位置增加而增加,而有效磷的趋势则相反;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效钾和有效磷的趋势与地下滴灌一致,而碱解氮的趋势则是毛管处最高;滴灌施肥条件下,0~100 cm土体中土壤养分残留量膜下滴灌一般高于地下滴灌,尤其是氮的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秸秆复合管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秸秆复合管地下灌溉田间测试,研究了秸秆复合管地埋后的灌水效果。试验以秸秆复合管的秸秆掺量和管长为主要因素,分析了出流量、入渗速率和灌水均匀度等灌水指标。结果表明:在秸秆掺量为5%、7%、9%水平下,管长为3.5 m的秸秆复合管单位长度累计出流量比管长为1.0 m的秸秆复合管分别高出71.66%、77.52%、8.14%,灌水均匀度分别减小3.60%、5.45%、13.72%。在管长为1.0 m和3.5 m水平下,秸秆掺量为7%和9%的秸秆复合管单位长度累计出流量分别比秸秆掺量为5%时减少了12.60%、15.80%和9.09%、18.70%。秸秆掺量为7%时,不同管长的秸秆复合管入渗速率的波动程度最小,出水性能相对稳定。秸秆掺量为7%时,管长为1.0 m秸秆复合管的灌水均匀度达到85.00%,秸秆掺量为5%时,管长为3.5 m秸秆复合管的灌水均匀度达到81.38%。综合考虑出流量、入渗速率、均匀度等试验指标,认为秸秆复合管具备作为灌水毛管用于田间灌溉的条件,秸秆掺量在5%~7%时,秸秆复合管的水力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计初始含水率分别为30%、50%和70%田间持水量,掺加小麦和玉米两种秸秆,掺加量分别占干土质量1.00%、1.60%、2.25%、3.20%,共设24个处理,从累计入渗量、湿润锋和土壤水再分布3个方面分析掺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条件下,随秸秆掺加量增加,累计入渗量减小;在秸秆掺加量相同条件下,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累计入渗量减小。秸秆掺加量一定时,随初始含水率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增加;初始含水率一定时,随掺加量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有减小趋势。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深度影响显著,对交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处含水率影响显著,对交点深度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和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分入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秸秆掺加量极值为2.25%~3.20%,小麦秸秆掺加量极值大于3.20%,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华北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进行原状土的滴灌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时的水分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湿润锋观测、suffer软件绘等值线.[结果]在滴头处和距滴头10 cm处垂直滴灌带方向水平湿润锋在0~180min内呈现幂指数增长关系,在180 ~600 min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在竖直湿润锋方面,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滴头处和距滴头10 cm处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的幅度比竖直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的幅度要大,并且都呈对数函数趋势;灌水结束24h时水分再分布过程中,竖直方向湿润锋增大的幅度较水平方向湿润锋增大的幅度要大.[结论]不同流量、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都会影响湿润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经典数学规划理论在灌溉管网优化上的应用,对新型智能优化算法、多种数学规划方法横向结合及分级优化等一批新兴的优化理论和技术在管网设计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对不同方法的优劣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在灌溉管网的分支--微灌管网的田问优化方面进行了归纳,也对利用计算机工具在灌溉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提出粗浅的认识,并提出了未来管网优化设计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滴灌形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研究长期滴灌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采用田间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棉田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滴灌形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滴灌8年后,膜下滴灌在10 cm处土壤体积质量相对较高,而地下滴灌的高体积质量土壤下移至60 cm上下.土壤盐分的分布规律与之相反,地下滴灌表层(0~20 cm)土壤的含盐量略高于膜下滴灌,而在20~100 cm土层,膜下滴灌的土壤含盐量明显高于地下滴灌:0~ 100 cm土体土壤平均电导率(EC值)膜下滴灌比地下滴灌高出19.2%.与膜下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条件下20 cm以上土层土壤PH值较低,0~100 cm土体土壤碱解氮的残留量也较少,而不同滴灌方式间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