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9篇
  41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日龄相近、健康的湖羊150只,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mg/kg、0.6mg/kg、0.9mg/kg、1.2mg/kg酵母硒。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湖羊平均日采食量没有影响;添加0.3~1.2 mg/kg酵母硒可显著增加湖羊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0.6~1.2mg/kg酵母硒可显著降低湖羊料重比(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可以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综合酵母硒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建议在湖羊饲料中添加0.6~0.9mg/kg酵母硒。  相似文献   
622.
以职业技能考核融入动物繁殖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提出了融合原则、改革思路以及融入的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23.
624.
【目的】建立基于VP3蛋白检测血清中A型塞内卡病毒(SV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临床上猪群SVA感染及未来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克隆SVA的VP3基因,将其与pQE 30表达载体连接,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用纯化的重组VP3蛋白(rVP3)作为包被抗原,通过矩阵法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已知背景的200份SVA阴阳性血清进行检测以确定临界值,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将采自SVA灭活疫苗免疫猪不同时期的160份血清,分别用该试验建立的方法及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基于VP1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对比两者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克隆717 bp的VP3基因,表达出分子质量约为32 ku的VP3重组蛋白(rVP3)。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纯化的 rVP3 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了基于VP3蛋白的SV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当样本OD450(S)/阳性对照OD450(P)>0.138时判定为SVA抗体阳性。该方法特异性强,与FMDV(O/A型)、PRV、PRRSV、CSFV病原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较好,检测出的阳性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160份血清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略有差异。【结论】建立了基于VP3蛋白的SVA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5.
<正>湖北省五三农场建场初期的建设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有武汉、大冶、襄阳、宜昌籍工人和部分南下干部。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量湖北、河南、山东、湖南、安徽、上海的建设者到达五三农场。20世纪60年代,大批武汉知识青年加入到农场建设大军中。这些建设者操着各自的母语进行生产、生活和学习上“南腔北调”的交流。在建场几十年里,农场青少年中渐渐形成了一种大家都能接受和使用的“方言”——“五三农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