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用RAPD标记分析中国和捷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和捷克等5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多态带,Hamman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起源和系谱关系一致,根据遗传差异将参试材料分为三大组,即中国材料组,捷克材料组和中捷材料组,中国材料与捷克材料之间遗传差异最大,以中国和捷克交换甘蓝型材料为育种亲本,有利于扩大遗传背景和促进双方育种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32.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ll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ll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ll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ll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ll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ll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ll02未获得多态性。  相似文献   
33.
以17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胡敏酸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性质胡敏酸与钙饱和蒙脱石的 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钙饱和蒙脱石对土不同施肥处理胡敏酸的吸附曲线可用单表面Langmuir方程、双表面Langmuir方程以及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单表面Langmuir方程计算的有机肥处理(厩肥、秸秆)胡敏酸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大于无肥、化肥处理。温度升高各处理胡敏酸吸附量增加,但吸附强度下降。双表面Langmuir揭示,蒙脱石对胡敏酸的吸附呈现高低两种能位的吸附。高能点位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是吸热反应,低能点位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是放热反应。有机肥处理和无肥、化肥处理相比,高能点位吸附相对减弱,低能点位吸附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34.
以7个同质(陕2A胞质)异核不育系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及开花前5~16d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对CM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7个不育系间MSI存在显着差异,不育系209A的MSI值仅有0.250,而不育系182A则达1.350,其它5个不育系的MSI值介于二者之间;开花前气温对不同不育系MSI影响程度不同,除不育系195A外,其它6个不育系MSI都与开花前气温有关,且气温对不同不育系雄蕊发育的影响时期亦不同.  相似文献   
35.
长江流域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生产上频发的渍害已成为影响当地直播油菜成苗的主要障碍。为筛选耐渍材料,对26份优质油菜品种及104个自交系进行渍性鉴定。建立稳定的砂培、淹水、排水培养鉴定方法,根据结果将植物材料划分耐渍等级,并选取高抗、敏感材料进行生理特征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活苗率总体在50%以上,主要集中在60%~90%。渍水处理后,材料间反应分化较为明显,表明受试油菜材料普遍具有对渍害的一般耐受性,在耐渍性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阳光2009’耐渍性优异,而高油品种‘中双11’‘浙油50’等耐渍性并不十分突出,这对于直播油菜育种而言不是很有利的因素。Ning1038、ZS11carinata、D-yellow、Arm-Z11、FuC、Z18782、11293AF、Arm11等自交系耐渍性较强,对渍害极为敏感的材料有Jade、D615、Z532AF等。生理特征比较结果表明,渍害发生后,材料间的耐渍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有关。结果为后续油菜耐渍定向改良,培育耐渍高产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