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5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5篇
  45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为了解决白洋淀上游河岸带植被类型单一、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从河岸植被带截留、净化面源污染物的生态功能定位出发,选取2种草本和1种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研究河岸植被带对氮、磷及泥沙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与单一灌木相比,单一草本的净化效率更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的总磷、总氮和泥沙的净化效率最佳,分别为10.88%,6.96%,34.20%;黑麦草(Lolium perenne)对氨氮和硝氮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分别为10.11%和9.54%;(2)在多组植物组中,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狗牙根、黑麦草的草灌组合净化效率较好,在各项指标平均值上分别较裸土组提高了13.31%,10.84%,9.64%,12.36%,46.43%;(3)灌草和混草的植物组合对5项污染物指标的净化效率均较高,混植组的去除效果优于单一植物组。河岸植被带对面源污染有着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灌草和混草组合的净化效果较好,胡枝子、狗牙根、黑麦草的草灌植物组合表现出最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92.
近60年山西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分析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区域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西省1960—2019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12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对山西省近60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整体呈干旱化趋势,降雨日数(R1MM)下降趋势显著;(2)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显著下降趋势;(3)极端降水变化存在约17年的主要周期,部分极端降水指数还存在7~8,4~5年的周期变化;(4)山西省西南部整体呈干旱化趋势,西北部极端降水事件趋于增加。研究结果将为山西省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对策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3.
欧盟渔业法包括基本法、次级渔业法和判例法。次级渔业法又分条例、决定和指令。欧盟共同渔业政策是涵盖资源利用与养护、结构政策与渔船管理、水产品共同市场、与第三国的渔业关系、渔业执法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所有规则和机制。虽然共同渔业政策在建设更紧密的欧洲、发展渔区经济、改善渔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水产品贸易标准化、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增强渔业行业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保护渔业资源方面却不是很成功。原因在于保护渔业资源不是渔业管理的唯一目标,共同渔业政策的设计者与决策者也要关注渔业行业的经济效益、水产品供给、就业和国家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4.
为探究不同精粗比对淘汰母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淘汰安格斯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并按试验1、2、3组分别饲喂日粮精粗比为7030,6040,5050的日粮,在试验初期及试验末期称量试验牛体重并收集血清样本,记录各组试验牛日采食量,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试验牛初体重、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为试验1组显著(P<0.05)、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3组,料重比以试验3组最高,试验1组最低,说明日粮精粗比对淘汰母牛增重效果及饲料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各试验组末期TP、ALB、ALT、BUN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Glu、AST值均为试验1组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而TCHO、TG值为试验1组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2组TCHO值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由此表明Glu、AST、TCHO及TG值随日粮精粗比的升高而升高。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为7030,淘汰母牛血液...  相似文献   
695.
钱玉5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以自育自交系GR012为母本、自交系GR05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及宜子粒机收等特点,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500℃以上区域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96.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小流域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掌握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发育特点,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切沟治理措施的精准对位配置,该研究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流域内370条切沟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提取和解译,并对其中40条切沟进行实地调查验证,采用核密度指标探讨切沟在小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因子对切沟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蔡家川小流域内农地、果园的主要分布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是切沟的高聚集区,而在人工林为主的中上游区属于中密集区;2)切沟数量、密度、频度和规模均随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坡度阈值为25°。 5°~25°的坡面切沟广泛发育,数量占研究区的71.5%,密度、频度也远高于其他坡度的坡面;3)切沟密度和频度的坡向分异与流域走向有关。切沟密度北坡最大(3.03 km/km2),东坡最小(0.86 km/km2),切沟频度西北坡最大(12.7条/km2),东坡最小(6.1条/ km2)。南北向的切沟规模明显大于东西向;4)切沟数量、密度、频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为1 000~1 200 m的坡面上切沟数量占77%,海拔为1 100~1 200 m的坡面上切沟密度最大(2.17 km/km2),海拔为1 000~1 100 m的坡面上切沟频度最高(15.5条/ km2)。随海拔升高切沟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沟道越发平缓,下切侵蚀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揭示流域切沟发育的重点地形以及在地形上的共性特点,为黄土区小流域切沟治理提供依据,可为科学认知切沟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7.
试验研究天然放牧条件下年龄对苏尼特羊不同部位肌肉脂肪酸(FA)组成与胆固醇(CHO)含量的影响。选取在天然草场放牧的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苏尼特羊各8只,禁食12 h、禁水2 h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臀肌用于测定FA组成及CHO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的粗脂肪(EE)和CHO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以36月龄臀肌和36月龄背最长肌最高。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6 LCPUFA)、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等含量及PUFA/SFA (P/S)均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及n-6 PUFA/n-3 PUFA(n-6/n-3)和UFA/SFA(U/S)显著升高,SFA含量以背最长肌、臀肌中最高,MUFA含量以背最长肌、臂三头肌中最高,PUFA以臀肌最高,n-3 LCPUFA含量以股二头肌最高。年龄和部位的交互作用对C16∶1、C17∶0、C18∶1t9、C18∶2t6、PUFA含量及n-6/n-3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8月龄苏尼特羊的肌肉的CHO含量较低,且FA组成优于24月龄和36月龄,PUFA、n-3 PUFA、n-6 PUFA、n-3 LCPUFA、n-6 LCPUFA含量较高,n-6/n-3、MUFA、SFA含量较低。年龄对苏尼特羯羊FA组成和CHO含量的影响存在部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98.
温室种植环境模型的研究对温室植物种植提供理论支持。利用自动化检测技术设计了智能植物种植箱,种植箱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LED补光灯、土壤培养盒、数据采集电路等设备。在种植箱内部开展了多组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蔬菜种植试验,实时记录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利用描形称质量法采集蔬菜叶面积,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植物生长的环境数据与植物长势特征叶面积的模型。最后,利用种植试验获得的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试验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的温室种植模型,可根据温室环境条件预测蔬菜生长,该研究可为温室植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9.
策勒绿洲是新疆典型的荒漠绿洲区,地下水是维持该绿洲及过渡带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以绿洲灌区为主体,以2008—2015年地下水时空变化为主线,采用遥感、GS+地统计学、优化K-means聚类和空间信息叠加等方法分析绿洲地下水和地表覆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幅最大是11号井,为9.66 m;变幅最小是25号井,为0.1 m;地下水埋深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相关距离为11.852 km;绿洲东北部地下水埋深明显下降,下降区域面积为184.85 km2,占绿洲面积的72%;(2)对绿洲地下水埋深进行优化K-means聚类分区,结果分为4个子区,其中第一、第二聚类中心的地下水埋深均呈现下降趋势;(3)2000—2015年绿洲土地覆盖类型发生较大转变,林地面积显著性减少了26.02 km2,草地面积增加了11.15 km2,农田向东北部明显扩增;(4)绿洲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地下水埋深从深到浅依次为:农田>林地>草地。  相似文献   
700.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为研究区,基于4期土地利用和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 1990-2018年策勒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策勒绿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转变,农田面积向四周扩增,林地分布区域发生大幅度转移,不同覆盖程度的草地之间转化频繁.(2)绿洲共有138.41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