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围封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刈割制度(连续刈割、隔年刈割)对围封羊草草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植被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会显著降低(P0.05)。隔年刈割和连续刈割两种制度相比,在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及生物量上,隔年刈割要优于连续刈割,植被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等数量特征及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植被群落的α-多样性在封育下最低,表现出随刈割频次的增加而变大的趋势。在不同刈割方式下,植被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且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幅度很大,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在连续刈割下低于隔年刈割,而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重要值在连续刈割下最大,且群落中其它伴生种的重要值也随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2.
不同类型的沙丘对油蒿解剖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蒿在3种不同类型的沙丘即流动沙丘(Shifting sand dunes)、半固定沙丘(Sernjfixed sand dunes)、固定沙丘(fixed sand dtumes)上的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构造观察,得知了以下结果;根和茎的内分泌腔、皮层细胞层数、维管柬数、导管直径、导管壁厚度等指标都有差异,但规律都一样即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叶角质层、栅栏组织层数、内分泌腔数、导管直径、叶脉数、导管壁厚度在3种不同类型的沙丘上都不同,但都遵循同一规律即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  相似文献   
73.
超干燥和低温贮藏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劣变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驼绒藜种子在超干燥(含水量4.2%~4.5%)室外温度条件下贮藏,与低温贮藏效果基本相同,能显著延长种子寿命。在超干燥贮藏过程中,种子的同工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系统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结果延缓了种子老化,提高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7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对鹌鹑新城疫病、雏鹌鹑白痢病、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症、霍乱病、霉形体病、曲霉菌病、感冒及鹌鹑难产症的流行规律、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是整治国土、治理山河、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造林绿化对于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对外开放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7.
该文为推动现代化农机技术探讨农机技术培训面临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培训策略,希望对更好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8.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围封、刈割和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6~2018年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草原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共调查到76种物种,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组成不同。(2)相比较围栏和刈割利用,2018年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3)围封利用下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降-升年度变化(P<0.05);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降低年度变化(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比较围封和刈割利用,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围封和刈割利用下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79.
多数禽病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变化,并表现为某些临床症状。主要从禽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运动行为、神经症状、声音,以及羽毛、头颈部、鸡冠、肉髯、喙、眼睛等部位病理变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禽病的相关临床症状,以期为禽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桂花  乌仁其其格  袁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81-182,204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样地,对羊草群落、贝加尔针茅群落在不同干扰下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可以增加两个群落的物种数、群落密度,以及羊草群落盖度;放牧可以增加两个群落的群落高度、贝加尔针茅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且受到干扰后物种重要值没有明显变化,群落较为稳定。关于不同干扰对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群落特征的影响,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将各种干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的保护与适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