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6篇
  5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于贵州省油菜主产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以推广品种油研599为材料,研究施肥对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明确当地(典型的南方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直播油菜的产量,各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189kg/hm2。缺氮、缺磷、缺钾和缺硼处理相比NPKB处理分别减产961、342、295和184kg/hm2,表明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N > P > K > B。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NPKB处理增加了施肥量,产量明显提升,平均增产430kg/hm2;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也均有明显提高,氮、磷、钾分别增加28.6kg/hm2和13.5%、9.6kg/hm2和3.3%、71.4kg/hm2和23.9%。从经济效益看,NPKB处理相比FFP处理收益平均增加1 109元/hm2。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累积和经济效益,在当前贵州省直播油菜的生产中,应积极推行合理的平衡施用技术和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孙浩燕  张洋洋  任涛  薛欣欣  丛日环 《土壤》2014,46(4):669-67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对连续3季作物(油菜、油菜、水稻)生物量、钾素(K2O)吸收量、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肥施用后,枸溶性钾硅肥(K枸)与水溶性钾肥(K水)效果一致,与不施钾相比,3季作物生物量都显著增加,钾素总吸收量增加155%,钾素平衡系数为0.79,钾素的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粉碎性钾矿粉(K矿)钾素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第一季油菜收获后K枸、K水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K0、K矿,但随着作物的收获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最终趋于一致。枸溶性钾硅肥和水溶性钾肥均能补充土壤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的消耗,维持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63.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的土壤钾的有效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2个油菜钾肥田间试验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钾量为标准,分别采用1 mol L-1中性醋酸铵、1 mol L-1沸硝酸和0.2 mol L-1四苯硼钠3种浸提剂测定试验基础土壤的钾素含量,并按浸提剂种类和速效钾、缓效钾将其分类,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土壤有效钾的准确测定方法,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土壤钾素丰缺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提取能力有所不同,沸硝酸钾含量四苯硼钠钾含量醋酸铵钾含量。用醋酸铵法和四苯硼钠法测得的土壤钾素的生物有效性均较好,其中又以四苯硼钠法更好。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醋酸铵法浸提的土壤钾素"低"、"中"、"高"和"极高"指标分别为45 mg kg-1、45~115 mg kg-1、115~190mg kg-1和190 mg kg-1;四苯硼钠法浸提的土壤钾素"低"、"中"、"高"和"极高"指标分别为125 mg kg-1、125~415 mg kg-1、415~755 mg kg-1和755 mg kg-1。综合结果表明四苯硼钠法和醋酸铵法测得的土壤钾素含量与油菜相对产量和相对吸钾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土壤钾素丰缺指标可以用来指导长江流域油菜的测土配方施肥,另外此区域应该重视并合理的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64.
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分别提高了13.1%~19.2%和18.8%~59.5%,土壤全氮含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提高了28.1%(CK处理)和29.2%(NPK处理);(2)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土壤总孔隙度较麦-稻轮作显著提高了8.1%(CK处理)和10.3%(NPK处理),相应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0.5%;(3)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WSMA)在各施肥处理中均显著提高,且提高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4)...  相似文献   
65.
【目的】植株组织分析是广泛应用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水稻主茎从上往下的第二功能样品采集方便,对水稻植株损伤较小;叶片以全展开叶的状态存在于整个生育期。本文探讨了利用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为水稻种植提供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钾营养诊断方法及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施钾量(K2O)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7个处理,测定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的钾含量和成熟期收获的稻谷产量,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肥效模型的拟合,并根据肥效模型对水稻产量进行分级;结合产量分级指标与钾含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最终计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值。【结果】施用钾肥显著增加稻谷产量,施钾量和稻谷产量适合用二次加平台模型拟合,满足营养诊断的要求。第二功能叶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先上升后下降,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从分蘖初期到齐穗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变化范围为0.85%~2.72%。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稻谷产量和施钾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指标来预测稻谷产量及反映钾肥施用水平。按小于最佳产量的85%、85%~90%、90%~95%、95%~100%将产量分为5个等级,和大于100%,根据钾含量与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时期的不同产量等级对应的钾含量分级指标,当临界产量为最佳产量的95%时,各时期对应的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分别为1.34%、1.58%、1.98%、2.09%、1.33%和1.27%。【结论】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施钾量和水稻产量相关极显著,其关系可用二次加平方程模拟,故可作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以最佳产量的95%作为产量临界值标准,当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低于1.34%,1.58%,1.98%,2.09%,1.33%和1.27%,则水稻植株处于钾素缺乏水平,需要补充钾肥以维持其正常的钾素需求。  相似文献   
66.
控释氮肥对双季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阐明控释氮肥的产量和生态效应,选用N 75和150 kg/hm2两种不同用量的控释氮肥(日本Meister系列)和尿素对比,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早稻和晚稻田间试验,观测控释肥氮素田间释放规律及其水稻的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氮肥S9和LP70(40%)+LPS100(60%)的氮释放规律分别与早稻、晚稻氮吸收的规律基本一致,且氮累积吸收量与控释肥氮释放率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64和0.9968)。与N 75kg/hm2用量的尿素相比,早、晚稻施用相同量的控释氮肥分别增产3.6%和9.3%;有效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施用高氮(N150 kg/hm2)尿素的水稻产量与低氮(N 75 kg/hm2)控释肥相比,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N 75kg/hm2用量可以达到尿素N 150kg/hm2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则显著提高,为高产高环境效益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秋涝是冬油菜生产中的常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苗期渍水和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渍水胁迫下直播冬油菜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土壤水分状况,包括排水处理和苗期渍水处理,副处理为6个氮肥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60、120、180、240和300 kg/hm2。研究各试验处理直播冬油菜在苗期、薹期、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状况,各时期的干物质、氮素累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同时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做了相应调查。【结果】 苗期渍水明显抑制了直播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相同氮肥水平下,与排水处理相比,渍水处理冬油菜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和SPAD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育期干物质量降幅为19.1%~26.5%,收获指数减少了5.2个百分点。渍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减产达23.6%,成苗密度和单株角果数下降是引起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分别下降7.6%和20.4%。此外,渍水处理明显影响了冬油菜氮素吸收,渍水处理冬油菜生育期植株氮含量较排水处理下降了8.0个百分点,氮素累积量降幅为23.2%~32.4%。渍水处理引起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的下降,降幅分别为22.8%、20.4%和18.6%。氮肥可以缓解苗期渍水造成的产量损失,并且缓解效应与氮肥投入量存在直接关系。施氮显著提高了冬油菜叶片数、叶面积和SPAD值,增加了冬油菜成苗密度,提高了冬油菜氮素含量,改善了群体质量,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降低了油菜产量的相对受害率(RIR),其中产量相对受害率随施氮量增加从35.3%下降到13.8%。高氮量(240~300 kg/hm2)水平下各时期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中低施氮量(0~180 kg/hm2),其中高氮量水平下平均降幅分别为9.5%和15.0%,而中低氮水平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27.6%和32.9%。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对苗期渍水后直播冬油菜生长恢复具有很好的补偿效应。在保证产量(2500 kg/hm2)不下降的情况下,排水处理要比渍水处理节省氮肥59.2 kg/hm2。【结论】 苗期渍水胁迫对油菜生长的抑制不仅作用于渍水期,其负面效应同样会延伸至整个生育阶段,最终导致产量损失。施氮可以明显缓解渍害的负面效应,优化冬油菜群体质量,实现高产。因此,合理氮肥用量和实时排水可以达到施氮减渍和排水减氮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8.
明确化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群体密度以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油菜轻简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于2014~2015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材料,设置对照(CK)、施氮磷钾肥(F)、秸秆还田(S)和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F+S)4个处理。结果显示,4个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32、1 468、102和1 843 kg/hm2,不施肥处理产量极低,施肥和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施肥与秸秆还田具有正交互作用。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知,化肥施用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在收获密度55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与产量相关程度最高。直播油菜群体密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降低,CK处理密度降幅最大,其次是S处理,F+S和F处理降低最少,最终收获密度F≈F+SSCK。结果还表明,施肥配合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油菜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施化肥提高了氮磷收获指数,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氮磷钾素收获指数,但可以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氮磷钾肥配施利于构建良好的产量构成因子,保障收获密度,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促进油菜养分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9.
湖北省不同稻作区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稻作区域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分析不同稻区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为不同区域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在湖北省鄂东丘陵、鄂中丘陵岗地和江汉平原3个区域的19个县(市)布置稻田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研究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钾(NP);(2)施化学钾肥(NPK);(3)施秸秆(NP+S);(4)秸秆还田配施1/2化学钾肥(NP+1/2K+S);(5)秸秆还田配施3/4化学钾肥(NP+3/4K+S);(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化学钾肥(NPK+S)。【结果】不同稻作区钾肥和秸秆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与NP处理相比,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NPK处理水稻分别增产0.36、0.36和1.07 t·hm-2,平均增产率分别为6.4%、5.0%和15.3%;而施秸秆(NP+S)处理水稻分别平均增产0.57、0.49和0.24 t·hm-2,增产率为7.6%、6.9%和4.0%。3个稻作区施化学钾肥(NPK)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加20.1-61.9 kg K2O·hm-2,施秸秆(NP+S)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加8.5-39.1 kg K2O·hm-2,江汉平原区施化学钾肥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秸秆处理,而鄂东丘陵区和鄂中丘陵岗地区NP+S与NPK处理的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均没未表现出差异。通过计算土壤-作物系统钾素表观平衡,发现一季水稻收获后土壤钾素均处于亏缺(平均钾素亏缺量为144.3-284.4 kg K2O·hm-2)状态,但秸秆还田处理亏缺量小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即NPK处理产量)时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模型计算出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平均钾肥用量分别比目前钾肥推荐用量(60 kg K2O·hm-2)节约化学钾肥66.8%、75.2%和9.7%;参考2013年钾肥和水稻价格,可计算出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最经济钾肥推荐用量分别比推荐用量节省化学钾肥54.3%、53.5%和36.9%。【结论】湖北省不同稻区均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减少钾肥投入,不但可以缓解土壤钾素亏缺,而且对农田钾素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施钾对直播油菜产量及钾钙镁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播冬油菜由于个体植株小、抗病性差等特点对钾、钙、镁养分的缺乏尤为敏感。通过研究不同施钾水平对直播油菜钾、钙、镁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为直播油菜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2年在湖北蕲春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施钾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各部位生物量,钾、钙、镁养分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各部分生物量以及油菜根、茎、叶钾素含量和积累量,但是K120(施钾120kg/hm2K2O)和K160(施钾160kg/hm2K2O)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施钾尤其是高量施钾降低了叶片和茎秆钙、镁的含量,而对油菜根的钙和籽粒的钙、镁含量影响较小。施钾能够显著提高油菜钾、钙、镁总积累量。从整株油菜养分平衡的角度分析,越冬期施钾(尤其是高量施钾)显著增加了油菜对钾的吸收而抑制了钙、镁的吸收。为了能实现钾、钙、镁三种养分的吸收平衡,建议当前生产条件下最佳钾肥施用量为12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