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6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31.
淡水渔业转型升级对推动消费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淡水渔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工程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淡水渔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并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淡水渔业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优良养殖品种繁育技术与装备、精准投喂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不同养殖模式下水环境调控技术、尾水高效绿色处理技术与装备、多元信息智能立体感知技术与装备、淡水产品捕捞及冷链化优质保鲜贮运技术和养殖产品初加工技术与装备等工程科技创新研究重点,旨在为全面提升我国淡水渔业的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2.
针对传统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输送由人工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探索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结合输送装置实现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排列输送的方法。该研究以鲐鱼(Scomber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在对鱼体形态特征及物理特性检测的基础上,设计了鱼体提升装置、鱼体分离输送装置、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输送装置、鱼体返回输送装置、定向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鲐鱼鱼体定向排列输送装置;构建YOLOv5s目标检测模型对鲐鱼的头尾朝向和腹背朝向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鱼体定向排列输送完成鲐鱼的头尾和腹背定向作业,检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为99.76%,召回率为99.59%,平均检测精度值为99.5%;试制了鱼体定向排列输送装置样机,以单条鱼体提升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输送速度下鱼体提升装置的输送效果进行试验;同时以鱼体的头尾定向成功率和腹背定向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以鱼体提升装置输送速度、鱼体分离输送装置输送速度、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输送装置输送速度为试验因素,对鱼体定向排列输送装置的定向输送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鱼体提升装置在不同输送速度下,都能有效实现鱼体单条分离并向上提升,且不存在鱼体重叠向上输送的情况;当鱼体提升装置输送速度为0.05 m/s、鱼体分离输送装置输送速度为0.45 m/s、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输送装置输送速度为0.60 m/s时,鲐鱼鱼体的头尾定向成功率平均为97.2%,腹背定向成功率平均为95.6%,鱼体定向输送速度可达15条/min。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淡水鱼鱼体定向排列输送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鄂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季节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鄂西北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可提高30%左右,差异显著;苗木高生长可提高1.6~6.0倍,地径生长变化不大;对于不同树种,中、晚秋造林成活率不同,针叶树种如湿地松、杉木等中、晚秋造林成活率变化不大,而阔叶树如刺槐、沙棘等晚秋造林成活率则明显高于中秋造林。因此,鄂西北地区造林应根据造林树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造林时间,尤其是阔叶树种应在10月中旬造林效果最佳,针叶树种造林时间可以提前到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34.
<正> 近年来,江苏洪泽县围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坚持从基地培育人手,在产销环节上把关,切实加强全县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可喜成效。2003年,该县被省农林厅列入  相似文献   
135.
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在室内以不同的初始种群密度(50头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50头东方粘虫初孵幼虫;25头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50头东方粘虫初孵幼虫;10头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50头东方粘虫初孵幼虫)取食相同寄主时二者的种群竞争行为并...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乳制品中马尿酸和苯甲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方法。样品用乙酸铅沉淀过滤后,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乙酸铵-甲醇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于230 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马尿酸和苯甲酸在1~100 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3%~103.6%。本方法用于乳制品中马尿酸和苯甲酸的测定,前处理简单、定量准确,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7.
在确定的棉田生态系统内,掌握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自然控制因素的能力,根据棉花的补偿能力制定动态防治指标,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践证明,综防区不仅棉铃虫危害得到良好的控制,天敌数量经对照区增加3.3-8.4倍,而且每亩农药用量下降31-33%,治虫用工减少1-2个,棉花产量减产10%左右,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8.
为评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国产Bt玉米的抗性风险,基于抗性风险分析模型对草地贪夜蛾在3种Bt玉米和2种庇护所条件下的抗性时间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种子混合庇护所还是结构化庇护所,草地贪夜蛾对Cry1Ab+Vip3Aa-玉米的抗性时间均远长于对Vip3Aa-玉米和Cry1Ab-玉米的抗性时间。在Bt与非Bt植株之间存在异花授粉和幼虫转移的条件下,采用种子混合庇护所的抗性时间较采用结构化庇护所的抗性时间大大缩短。以采用Cry1Ab+Vip3Aa-玉米和比例为0.20的庇护所为例,当异花授粉Bt显性度为0.5、幼虫转移概率为0.95时,采用结构化庇护所的抗性时间超过200代,而采用种子混合庇护所的抗性时间只有59代。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Cry1Ab-玉米的抗性风险远大于对Cry1Ab+Vip3Aa-玉米的抗性风险,而种子混合庇护所条件下的抗性风险远大于结构化庇护所条件下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9.
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寿螺在湖北省英山县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英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冬季在土壤内及温泉中越冬。福寿螺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即水稻移栽后至孕穗期。水稻受害的程度与福寿螺的卵块数量、幼螺及成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均对水稻福寿螺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0.
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繁殖及药剂敏感性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经LC10和LC25氟啶虫胺腈处理,中黑盲蝽3~5龄若虫历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2.35 和4.19 d,产卵前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3.6 和4 d,单雌产卵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1.93和13.23粒。经氟啶虫胺腈LC10和LC25处理,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LC50在CK对照组中分别为187.18、506.35和153.22 mg/L,在LC10处理组中分别为134.15、370.99和111.15 mg/L,在LC25处理组中分别为86.90、271.15和97.60 mg/L。中黑盲蝽受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增加。结论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处理使中黑盲蝽发育迟缓且繁殖力降低,亚致死浓度处理增加中黑盲蝽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