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GH基因在5个藏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RFLP技术,扩增了5个不同地理类群藏猪群体(工布江达藏猪、米林藏猪、理塘藏猪、迪庆藏猪、合作藏猪)生长激素基因(GH基因)-119bp-+486bp之间的区域,分别用内切酶ApaI及Hin6I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1)从ApaI酶切产生的多态型来看,除理塘藏猪之外,A等位基因在其它4个藏猪群体中频率高于B等位基因;(2)从Hin6I酶切产生的多态型来看,在5个藏猪群体中C4频率较高、C1频率极低,而C3除在工布江达藏猪之外的其它猪种中的频率也很低,其基因型主要表现为C4C4、C2C4、C2C2;(3)利用Hin6I对扩增出的GH基因片段进行酶切电泳,在工布江达、迪庆、合作藏猪中发现一种特异酶切带型,初步判定GH基因在这些个体中可能为多拷贝基因。  相似文献   
32.
H-FABP基因型对二花脸猪相关性状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21窝不同日龄的二花脸猪共97头,根据日龄分布,分成1组(日龄阶段)—49天,2组—58~60天,3组—61~70天,4组—71~80天,5组—81~90天,6组—228天六个日龄组;采用索氏脂肪抽提法和石蜡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法对其背最长肌及半腱肌的肌肉组织学特性进行了测定。根据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 FABP)基因的PCR RFLP多态性,对其与二花脸猪相关性状初生重、20日龄体重、断奶重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所有二花脸猪均表现为AADD型。邓肯氏(Dancans)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二花脸猪H FABP基因HH与Hh、hh基因型间20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 05),但对初生重及断奶重无显著影响;三性状值均表现为HH>Hh>hh。(2)在不同的基因型间,没有一个日龄组内的肌肉组织学性状值表现为差异显著,从侯选基因角度分析H FABP基因对肌肉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发现趋向于HH>Hh>hh。  相似文献   
33.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但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尚任重道远。建立完善可靠的生猪及猪肉产品追踪溯源技术体系对于建设优质安全猪肉品牌极其关键。传统的基于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等的猪肉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很难对从田间到餐桌的猪肉生产、屠宰、加工零售等环节实现全程精确而可靠的追溯。该研究以莱芜猪为例,对35个中外地方品种(中国地方猪种29个,培育品种2个,西方商品品种4个),共986头个体,进行60K芯片扫描判型;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case-control方法筛选出品种特异遗传位点,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邻近法进化树相互印证,构建了莱芜猪的品种特异性遗传标签组合并进行了验证:标签集为100个特异SNP位点,品种鉴别准确率达到100%。该研究所构建的品种特异性遗传标签可以准确地用于猪只个体及其猪肉产品的品种鉴别,为猪肉产品的追踪溯源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对我国地方猪种的品种保护和品牌猪肉深度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自诞生以来,已在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以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本就近年来研究和发展出现的一些特殊PCR技术,如:逆转录PCR、反向PCR、定量PCR、锚定PCR、重组PCR、长PCR、热起动PCR、免疫PCR、复合PCR、差向显示PCR等作一简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研究以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各类型阳性样品以及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样品为检测对象,评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对DNA和RNA核酸的提取效果,旨在帮助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了解如何评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是否满足检测需求。试验选用已经过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不同类型ASFV样本和PEDV阳性的粪便拭子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并将检测结果与已知的检测原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试验使用的核酸提取仪的稳定性满足需求,但敏感性较差,可能存在环境、人员、车辆等病毒含量低的样品被漏检。在抗干扰方面,试验使用的核酸提取仪对咽喉拭子的核酸提取结果存在假阴性的情况;该仪器对肛门拭子和环境样品的抗干扰性不佳,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该仪器不会受样品影响而检测出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发育变化,比较上杭槐猪统一断乳时生长性能,筛选断乳时生长性能优越的种猪。本研究在初次称重至断乳期间,对103头上杭槐猪仔猪进行多次体重称量、记录。通过线性插值方式获取8 kg体重日龄真值,使用每个个体多条实测值对其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求解,建立上杭槐猪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通过8 kg体重日龄真值减去8 kg体重校正日龄从而获取残差,将不同日龄残差箱线图中位线与残差=0标准线进行比较,从而获取上杭槐猪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拟合度。上杭槐猪在断乳前体重增长拟合线近似直线,上杭槐猪在42日龄时体重约为8 kg,对其校正公式参数进行求解,其8 kg体重日龄校正系数为4.643,P值为2×10-16,判定系数为0.96,通过线性拟合获取的达8 kg体重日龄校正系数校正效果较好。体重在6~8 kg时,残差中值与0最接近,而当体重小于6 kg或大于8 kg时残差中值与0偏差较大。通过对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发育变化描述,有助于了解上杭槐猪断乳前生长性能,确定上杭槐猪断乳时体重。通过对上杭槐猪校正8 kg体重日龄公式的建立,有助于衡量断乳时上杭槐猪生长...  相似文献   
37.
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猪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对南昌白猪(117头)和大约克夏猪(361头)的GH1基因的-119bp~+486bp进行了扩增,并用HhaⅠ酶切,产生4个等位基因:C1(605bp)、C2(498bp+107bp)、C3(449bp+156bp)和C4(449bp+107bp+49bp)。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平均初生重、2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料重比、校正背膘厚、平均背膘厚和瘦肉率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昌白猪中,C2C2基因型猪的2月龄体重比C1C1基因型猪的大,差异显著(P<0.05)。在大约克夏猪中,C3C3基因型猪的初生重最小,与C2C4基因型猪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2C4基因型猪的6月龄体重最大,与C2C3和C3C3基因型猪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8.
《猪生产》是动物科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动物科学人才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不断上升,《猪生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本研究从理论教学结合互联网、虚拟仿真、实习实训和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开发出一套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不同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等因素对加系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初次采精周龄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某种公猪站79头加系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3 921条精液采集与精液质量数据,通过混合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总精子数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量和总精子数均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但杜洛克猪精液密度高于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精子活力最低;从不同月份来看,1~3月采精精液密度最高,4~6月采精精子活力最高,10~12月采精精液量和总精子数最高,精液量呈现秋冬多、春夏少的季节变化规律。公猪不同月龄采精,精液质量指标也存在差异,月龄越小精液量越低,但精液密度偏高,精子活力相对较好,在19~24月龄黄金期总精子数最高。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精间隔越长,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相对较好,采精间隔为5 d时综合性能最佳,但过长的采精间隔导致精子活力降低。品种影响总精子数稳定性,长白猪、大白猪总精子数稳定性显著优于杜洛克猪(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关注这些因素有助于公猪站制定更完善的生产计划,提高公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40.
为分析在米糠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稻壳粉对纯米糠理化指标造成的影响,同时比较掺入不同比例稻壳粉后的理化指标差异,在纯米糠中掺入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及50%的稻壳粉,检测其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共5个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掺入稻壳粉比例的增加,米糠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基于5个理化指标的增幅和降幅的绝对值,受影响程度的指标由大到小排序为粗纤维(2.20%)>粗脂肪(0.85%)>粗蛋白质(0.60%)>粗灰分(0.20%)>水分(0.14%)。可见,米糠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稻壳粉对纯米糠的理化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