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5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2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8篇 |
农学 | 221篇 |
基础科学 | 119篇 |
302篇 | |
综合类 | 446篇 |
农作物 | 120篇 |
水产渔业 | 113篇 |
畜牧兽医 | 239篇 |
园艺 | 62篇 |
植物保护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针对MB的uvr C基因和BVDV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并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二个温度梯度,建立了鉴别MB和BVDV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MB和BVDV,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12和170 bp。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参试的所有毒株只扩增MB和BVDV基因组,对其它牛病原体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4拷贝的两种目的核酸;干扰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检测两个模板不同浓度的组合,试验结果不受模板影响。综上,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应用于MB和BVDV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3.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在环境卫生领域率先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历局部性试点与探索、试点推进、制度化推广、全面推开与创新等4个阶段。2005年以来,我国对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探索,但有关术语及其涵义一直未界定,更未形成共识,导致术语混用较为严重。术语混用体现了人们认知不同,看法不一,给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尝试梳理术语混用的背景、混用情况并予以辨析,以探讨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术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5.
Wei H Shen J Pang X Ding D Zhang Y Zhang B Lu H Wang T Zhang C Hua X Cui L Zhao L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08,70(7):715-717
Seventeen out of 24 human flora-associated (HFA) piglets die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whole fecal flora from an apparently healthy human donor.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organs of the infected piglets were identified as Klebsiella pneumoniae by bacter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The identical K. pneumoniae strain was also isolated from the donor's fecal flora. All three neonatal piglets inoculated with K. pneumoniae from the donor's fecal flora developed severe diarrhea, with 2 eventually dying. This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K. pneumoniae from the human donor caused the fatal infection in the HFA piglets.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donor's fecal flora for HFA pigle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周期差异及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测定15、30、60和90 d睾丸相关指数,结合睾丸组织形态学特征,判断香猪初情期,划分从江香猪生精上皮周期。结果显示,30 d的睾丸指数较15 d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重、长轴及短轴的增长率分别为298.05%、66.42%和65.45%,60和90 d两个阶段睾丸重增长率相对稳定。形态学观察表明,从江香猪30 d时生精小管出现游离精子,完成第一次生精并进入初情期;与15 d相比,30 d生精小管面积和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增长率分别为136.12%和40.19%,在60和90 d均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睾丸细胞数统计显示,日龄增加不影响支持细胞(setoli cells,SC)数量(P>0.05),而30 d生殖细胞数(germ cells,GC)较15 d极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殖细胞数量增加与生精小管面积增大、生精上皮厚度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94;0.96)。根据生殖细胞组合形式差异,将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分为3和8个阶段。初情期前生殖细胞以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为主,A、B型精原细胞、SC、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Ps)、前细线期(preleptotene,PI)、细线期(leptotene,L)等生殖细胞在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中均存在,而圆形精子(round spermatids,R)、延伸精子(elongating spermatid,E)、精子细胞(spermatozoa,S)仅存在于初情期后的生精上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江香猪30 d初情,睾丸发育以生殖细胞和生精小管面积的迅速增加为主,该结果对从江香猪早熟性状挖掘、种猪选育及开发利用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味精废水、玉米粉和麸皮为底物,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酵母。通过感官性状、活菌数、水溶性蛋白、小肽及氨基酸的测定来评价不同味精废水添加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味精废水添加10%时,发酵效果最佳。发酵后活菌数达8.02logCFU/g;水溶性蛋白和小肽含量分别为7.99%和5.42%;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7.82%,较不添加味精废水组及添加20%组分别高出1.26和0.9个百分点(P<0.05)。味精废水作为廉价的非蛋白氮原料,可用于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的生产中,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早熟玉米‘晋单84号’生长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晋单84号’为试验材料,在4.5万株/hm2、5.25万株/hm2、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 5个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晋单84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晋单84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密度6.75万株/hm2时最高,为12825.8 kg/hm2;籽粒品质蛋白质含量随密度增大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表现为与密度负相关的变化趋势;粗淀粉含量在6.75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73.4%。以上试验研究为确定‘晋单84号’在山西中部地区最适宜密度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 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果寡糖和大豆寡糖,各组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 0(对照组)、0.80%、1.00%和 1.20%。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 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浓度(P<0.05);每日微生物氮产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建立微生物生长效率与功能性寡糖添加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模型,当甘露寡糖添加水平为 1.17%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 59.72g/kg;当大豆寡糖添加水平为 1.03%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 59.50g/kg。综合本试验结果,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在 1.00% ~1.20%之间更有利于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4种野生豆科牧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e)、罗马苜蓿(Medicago romanica)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子在绵羊消化道作用前后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在绵羊消化道内的运移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4种种子排放过程均符合高斯模型,且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排放峰值均出现在饲喂后24~36h,罗马苜蓿种子排放峰值则出现在18~30h。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和罗马苜蓿种子总回收率分别为14.513%、4.463%、10.811%、4.608%,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6.3、29.6、31.2和31.9h。除苦豆子外,其它3种植物种子在经过消化道后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4种种子消化后的形状指数较经过消化道前显著减小。经过绵羊消化道后种皮颜色加深,纹理模糊,出现褶皱及明显侵蚀斑。与经过消化道前比较,4种植物种子经过消化道后的发芽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发芽率提高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消化24~48h后。消化道作用可有效打破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罗马苜蓿种子的硬实,4种植物种子均可通过绵羊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