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66篇
  免费   10576篇
  国内免费   17086篇
林业   12769篇
农学   11982篇
基础科学   9530篇
  19973篇
综合类   79834篇
农作物   11512篇
水产渔业   6388篇
畜牧兽医   26776篇
园艺   12639篇
植物保护   8925篇
  2024年   1008篇
  2023年   3340篇
  2022年   7864篇
  2021年   7922篇
  2020年   7218篇
  2019年   7311篇
  2018年   5312篇
  2017年   8080篇
  2016年   5459篇
  2015年   8516篇
  2014年   8888篇
  2013年   10510篇
  2012年   14258篇
  2011年   14840篇
  2010年   14337篇
  2009年   12656篇
  2008年   12521篇
  2007年   11503篇
  2006年   9453篇
  2005年   7521篇
  2004年   4746篇
  2003年   3064篇
  2002年   2937篇
  2001年   2912篇
  2000年   2664篇
  1999年   1325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5篇
  1956年   42篇
  195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采取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为试验因子,以9000kg/hm2为产量目标函数,进行春花生超高产栽培模式集成研究。结果表明,在鲁西南平原地区,超高产春花生以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主要限制因素,播种期为次要限制因素。明确了春花生单产达到9000kg/hm2以上的最佳种植密度、播种期和合理的N、P2O5、K2O施用量为主要指标的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目的】对水稻粒宽突变体gw87grain width 87)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为探明该基因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及应用潜力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籼稻恢复系材料676R,获得一份籽粒宽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的突变体gw87。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农艺性状调查及外源油菜素内酯(BL)敏感性、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测定,了解其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调查gw87与676R杂交F1的表型和F2群体的分离情况,分析其遗传行为;选取该群体中的突变植株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利用gw87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的F2代作为定位群体,通过MutMap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遴选候选基因并进行DNA和cDNA测序验证。利用qRT-PCR分析gw87和676R中BR合成途径基因OsDWARF4D11D2的表达差异。【结果】与野生型亲本676R相比,gw87突变体的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其中,倒一节间长度缩短最大,并呈现出扭曲的形态;叶片长度减少,宽度增加;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穗长和结实率显著降低,但籽粒宽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大。BL敏感性试验显示,gw87突变体幼苗对外源BL的敏感性降低。光合色素和光合参数测定表明,gw87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也有所增加。遗传分析表明gw87的突变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MutMap分析显示gw87突变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中部,在该染色体区域仅有1个碱基突变引起编码氨基酸变化;分子标记连锁分析表明该突变基因位于InDel标记X2和X3之间约101 kb的染色体区域;综合这两方面分析结果,最后遴选出gw87候选基因是编码一个含有AP2/EREBP DNA绑定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基因LOC_Os05g32270。对该候选基因进行DNA和cDNA测序验证,发现gw87突变体中该基因DNA的第1 041位的碱基由G突变为A,导致与该位点相邻的76 bp内含子序列被剪接为外显子,引起阅读框移码,蛋白翻译提前终止。qRT-PCR分析显示gw87突变体中BR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gw87突变体中BR信号减弱。【结论】gw87smos1shbrla1ngr5的新等位突变体,但与这些突变体表型不同,gw87籽粒的宽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可能是LOC_Os05g32270的突变位点不同,导致其编码蛋白的功能活性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998.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Ls)是长链脂肪酸通过硫代酯化进而合成酰基辅酶A衍生物所必需的酶,也是脂肪酸代谢的第一步。哺乳动物ACSL家族由ACSL1、ACSL3、ACSL4、ACSL5和ACSL65个不同的成员组成,ACSL1是主要的异构体之一。为探讨黄羽肉鸡ACSL1基因作为腹脂性状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黄羽肉鸡ACSL1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黄羽肉鸡ACSL1基因第17到第18外显子区域(1295 bp)SNPs位点较丰富,T32126C、C32013T、A31958G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且A31958G突变位点、T32126C突变位点与腹脂重、腹脂率不相关,C32013T突变位点对鸡的腹脂重与腹脂率有显著影响,提示能够利用C32013T突变位点对黄羽肉鸡腹脂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评价氟苯尼考的应用对禽腺病毒感染雏鸡病情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SPF雏鸡并应用氟苯尼考饮水给药,监测雏鸡的发病及排毒情况,并对免疫器官指数、干扰素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雏鸡后应用氟苯尼考能显著增加雏鸡的病死率及排毒量,加重雏鸡的病理学变化,并降低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还可降低干扰素相关基因IRF-7、2′-5′OAS、MX1和细胞因子基因IL-6、IFN-γ、TNF-α的转录水平。本试验进一步认识了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对临床氟苯尼考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为进一步研究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具有独特交叉反应性中和表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中和单抗1G2,结合E蛋白多肽扫描技术,鉴定了最小抗原表位227GSSAGTWQN235。Western blot显示,残基231G或233W的突变后,表位完全失去了与1G2抗体识别的功能,表明231G或233W是抗体1G2识别的关键氨基酸位点。通过免疫荧光分析(IFA)显示,MAb 1G2与JEV、WNV和ZIKV的E蛋白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表位是黄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位。蛋白质和病毒模型显示,表位定位于成熟病毒粒子可接近的表面,在E蛋白结构域Ⅱ的hi环中。本研究首次证明,中和抗体1G2靶向交叉反应表位定位在E蛋白结构域Ⅱ的hi环,该表位的鉴定有助于提高对黄病毒血清诊断中存在交叉反应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