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09篇 |
免费 | 3293篇 |
国内免费 | 63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86篇 |
农学 | 6892篇 |
基础科学 | 4619篇 |
8941篇 | |
综合类 | 25047篇 |
农作物 | 4100篇 |
水产渔业 | 2818篇 |
畜牧兽医 | 9240篇 |
园艺 | 3051篇 |
植物保护 | 36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7篇 |
2023年 | 1064篇 |
2022年 | 2410篇 |
2021年 | 2863篇 |
2020年 | 2663篇 |
2019年 | 2706篇 |
2018年 | 1838篇 |
2017年 | 2944篇 |
2016年 | 2291篇 |
2015年 | 3118篇 |
2014年 | 3256篇 |
2013年 | 3813篇 |
2012年 | 4923篇 |
2011年 | 5273篇 |
2010年 | 4864篇 |
2009年 | 4340篇 |
2008年 | 4088篇 |
2007年 | 3832篇 |
2006年 | 3114篇 |
2005年 | 2476篇 |
2004年 | 1391篇 |
2003年 | 1238篇 |
2002年 | 1441篇 |
2001年 | 1353篇 |
2000年 | 1176篇 |
1999年 | 973篇 |
1998年 | 702篇 |
1997年 | 631篇 |
1996年 | 513篇 |
1995年 | 473篇 |
1994年 | 456篇 |
1993年 | 356篇 |
1992年 | 322篇 |
1991年 | 311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236篇 |
1988年 | 166篇 |
1987年 | 92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7篇 |
1964年 | 7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25.
26.
以食用脱脂低温豆粕为原料,以Brabender 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为加工设备,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的输送元件、捏合块和齿型盘6种螺杆元件对挤压过程中扭矩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元件对扭矩和压力有显著影响;对扭矩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反向输送元件;齿型盘、捏合块、正向输送元件;有反向螺旋角或错裂角或对物料剪切强度大的元件能够显著增加扭矩;元件对压力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对系统稳定性的初步分析认为,错列角为45°和90°的捏合块具有较好的混炼效果,而齿型盘和错列角为-45°的捏合块的混炼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芍药属组间杂交种皮开裂种子的内部状态和胚培养成苗表现,为揭示种皮开裂种子的成苗潜力、提高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4个芍药属组间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解剖后观察并统计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通过离体培养观察胚的萌发和生长规律,分析不同组合种皮开裂种子发育和成苗差异。【结果】芍药属2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均出现了种皮开裂的杂交种子,平均种皮开裂率高达61.08%;1 767粒种皮开裂种子中,有11.09%的胚乳已腐烂;胚乳未腐烂种子中,约90%以上种子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病变,24.18%的种子内部未观察到可见胚。对解剖得到的1 185个组间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发现,有24.73%的胚不萌发,63.47%的胚生长异常,仅有4.47%的胚能正常生长,得到完整植株。胚培养得到的完整植株具备良好的活力,移栽成活率达到86.79%。24个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种子通过离体胚培养共得到46株移栽成活的组间杂种苗,平均成苗率为2.60%,接近正常组间杂交种子的播种成苗率(2.75%)。【结论】种皮开裂现象在芍药属组间杂交种子中普遍存在,是组间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离体胚培养技术能有效克服这类障碍,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28.
为对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LNC)进行快速、准确及无损监测,通过在江苏省泰州泰兴市、盐城大丰区和南通如皋市布设冬小麦遥感监测大田试验,在获取试验样点冬小麦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ref)、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ref)和计算的十个光谱指数(RVI、NDVI、DVI、SAVI、OSAVI、MSR、RDVI、EVI2、NLI和SVI)基础上,将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进行相关分析,选出与LNC相关性较好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 并利用GF-6/WFV卫星遥感影像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开展监测。结果表明,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NDVI、RVI、MSR、OSAVI和NLI与冬小麦LNC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65)。将优选的5个遥感光谱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LNC-BPEM),模型的估测精度r2=0.866,RMSE=0.246%,ARE=12.9%。将冬小麦LNC-BPEM估测模型和GF-6/WFV影像结合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信息监测,获得了如皋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区域冬小麦LNC范围在0.9%~2.0%(长势正常)的种植面积为29 693.3 hm2,占冬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4%。这说明利用GF-6/WFV卫星的多个遥感光谱指标与神经网络结合建模可有效估测县域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29.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云南松苗期生长缓慢,这使得云南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挥受到了阻碍。氮磷添加是目前农林业促成培育中一种常见技术手段,通过对云南松苗木在不同氮、磷施肥处理下其生长状况的研究,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依据。本次试验以90d生的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氮磷根部追肥配施试验,比较不同氮磷浓度水平下云南松幼苗根系生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氮磷配施后,随着氮磷用量的增加,云南松幼苗根冠比降低。地下部分的生长优势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长优势升高,且氮元素对于地上部分的增长作用强于磷元素。 相似文献
30.
调查重庆市石柱县野生莼菜大田的植物多样性。共发现植物244种,隶属于74科200属。其中菊科26属30种,禾本科19属21种,荨麻科8属12种,唇形科10属11种;外来入侵植物有34科63属69种,菊科、禾本科物种数最多;本土危害物种9科10属12种,危害能力极强。此外,还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重庆市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区系分析、植被类型、植物组成分析显示,该地植物区系丰富,属于热带和温带气候带之间,且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湿地植物数量相对较高,危害植物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