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0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764篇
林业   727篇
农学   903篇
基础科学   529篇
  1115篇
综合类   2399篇
农作物   370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980篇
园艺   264篇
植物保护   40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储粮过程由微生物及害虫等组成的生物场与温度和湿度等构成的非生物场所造成的影响会降低粮食品质,影响粮食安全。储粮中二氧化碳浓度反应粮库生物场状况,是储粮生物场监测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储粮二氧化碳浓度高精度检测,该研究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储粮二氧化碳浓度现场检测系统,并建立了二氧化碳激光光谱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基于便携式要求,系统采用紧凑型设计,集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及湿度检测功能于一体,同时实现弱信号调理、二氧化碳浓度计算及生成多参数云图、水势图显示等功能。整机尺寸338 mm×251 mm×88 mm,室温条件下功耗小于1.3 W。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人机交互功能鲁棒性较好,对储粮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的响应时间小于20 s,线性误差小于1.2%,检测重复性为0.4%,检测精度为10mg/m3,检测范围为0~20 000 mg/m3,温度的检测范围为-40~120℃,湿度检测范围为0...  相似文献   
102.
就近利用风光能电解盐碱地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是同步实现风光消纳、废水处理和H2/Cl2生产的有效途径。然而,盐碱地治理废水盐浓度较低且盐离子种类众多,直接电解严重影响脱氯制氢效率。该研究通过开展盐碱地治理废水的电解试验,讨论了盐浓度及不同除杂工艺对废水脱氯制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废水电解的H2/Cl2产率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且产H2速率稍大于产Cl2速率。电流密度和pH值均随盐浓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废水中盐浓度为3.5 mol/L时,电解后最终电流密度和阴极的pH值均最大,电解效果最优。添加Ca(OH)2对废水进行电解前除杂,可将浓缩废水中Ca2+、Mg2+和SO42-浓度分别降低至0.02、0.1和0.2 mol/L。电解过程中通入CO2能够进一步降低杂质离子对废水电解的不利影响,使电解脱氯制氢性能相...  相似文献   
103.
Although white clover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less is known about it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chilling stress in northern China. The effects of acclimation time of chilling stress in the two white clover cultivars, Rivendel and Haifa, after exposure to 4℃ for 0, 4, 8, 12, 24 and 48 h were investigated. Seven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in shoots of the two cultivars. It was found that Rivendel had a strong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ells, cope with oxidative damage and accumulate osmotic adjustment substances compared with Haifa. In addi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chilling tolerance of the two cultivars based on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 analysis showed a stronger chilling tolerance of Rivendel than Haifa.  相似文献   
104.
哈佛大学理念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之上的关于大学理想境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其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产生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产生于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对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探讨我国研究型大学创建过程中应学习和借鉴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05.
The high-valued utilization of Ulva (previously known as Enteromorpha) bioresour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periodic blooms of world-wide green tide. The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Ulva and exhibits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Ulva oligosaccharide as the degradation product of polysaccharide not only possesses some obvious activities, but also possesses excellent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Both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hold promising potential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new functional foods or food additives. Studies on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are increasing and have been the focus of the marine bioresources field.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topic is still rare and do not cover the recent advances of the structure, isolation, preparation, activity and applications of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Ulva polysaccharides as well as oligosaccharides. 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new functional food and food additives have also been considered, and these will definitely expand the applications of Ulva oligosaccharides in the food and medical fields.  相似文献   
106.
黄曲条跳甲是南宁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如采用不合理的防治措施,容易使害虫产生抗性,同时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南宁发生为害的特点,结合南宁市的生产实际,应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结合科学安全高效化学防治的黄曲条跳甲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7.
鱼游泳能力对体长的响应及其在鱼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鱼类体长对游泳能力的影响并为鱼道水流的设计提供参考,该研究在封闭水槽中使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海南省某水利枢纽鱼道目标对象的游泳能力,并用Origin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试验鱼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的直线回归方程和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鱼体长增大,相对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体长/s)均减小,体长和鱼类速度的相关关系可用直线方程表示,且数据经过对数变换后的直线方程拟合效果比未经过对数变换的拟合效果更好,其中R2由0.664~0.725提高至0.907~0.933。2)根据鱼道设计规范、导则及文献,结合本工程目标过鱼对象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m/s),建议本工程鱼道进口诱鱼流速控制在0.35~0.47 m/s,池室流速控制在0.21~0.59 m/s,竖缝流速控制在0.57~0.74 m/s,出口断面至下一个池室之间的流速控制在0.21~0.50 m/s。鱼类体长对相对游泳速度(体长/s)产生了负面影响,鱼类游泳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可对鱼道水流设计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香蕉秸秆粉碎机具缠绕造成秸秆粉碎率不达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粉碎过程中,粉碎定刀与高速运转中的Y型甩刀对香蕉秸秆形成三点支撑,进而实现秸秆粉碎与避免秸秆缠绕。其中,Y型甩刀由2个L型刀片组合的Y型粉碎刀与甩刀构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动定刀排列组合方式及香蕉秸秆粉碎过程受力分析,明确了影响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粉碎刀辊转速以及Y型甩刀折弯角。以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和甩刀折弯角为试验因素,以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和抛撒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进行三水平三因素正交田间试验,确定优化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85 m/s,刀辊转速1 500 r/min,Y型甩刀片折弯角140°,此时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5.1%,抛撒不均匀度为14.6%,满足香蕉秸秆粉碎作业性能要求。与已有秸秆粉碎机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研制的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合格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防缠性能更优。该机具的研制对解决蕉区秸秆粉碎还田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针对连续式捆烧设备在连续进料过程中,秸秆捆连续稳定燃烧性能差、挥发分气体燃烧不充分、秸秆捆难燃尽,而导致热效率低、排放高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分级燃烧原理与秸秆捆燃烧特性,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对燃烧、换热、配风系统等较为重要设计参数给出了合理的参考值,并通过烟气预热干燥秸秆捆、增加挥发分二次燃尽的三级风、往复炉排增加捆间间隙等方式提高秸秆捆的燃烧性能。设备试制后,利用玉米秸秆捆为燃料开展了热工与排放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式秸秆捆烧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80.37%,颗粒物、NOx、SO2平均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48、197、7 mg/m3,环保与能效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家标准。并对建立的采暖示范工程进行排放、污染物等测算,结果表明采用秸秆捆烧供暖单位面积可减少标煤使用量23.1 kg/m2,CO2当量排放量58 kg/m2。该研究能为秸秆能源化利用与北方清洁区域供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0.
污泥连续水热炭化工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热炭化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促进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但目前污泥水热炭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鲜有报道。该研究基于工程规模的污泥水热炭化系统开展研究,重点研究了系统工程设计和控制逻辑,开展了系统参数测试,分析了污泥炭、气相和水相的理化性质和组分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污泥年处理量达1.4×104 t,水热炭化后的三相产物分别为污泥炭28.57%,水相70.00%,气相1.43%,污泥脱水率达75%,综合整个生产系统,系统加热能为454.22 MJ/t,动力耗能为64.80 MJ/t,连续水热炭化工程系统能耗比为83.83%,能量回收率为66.68%,系统具有较高的能耗比。该研究可为生物废弃物连续水热炭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