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61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9篇
  114篇
综合类   217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了基于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沟壑地貌提取,研究了延河流域沟壑地貌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控制因子。以Google Earth Pro平台为支撑,在人工提取大量沟壑地貌样本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8 OLI影像波段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前3个变量、缨帽变换前3个变量、NDVI、高程、坡度和坡向10个因子,使用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整个延河流域的沟壑概率分布。结果表明:(1)在10个变量因子中,因子Brightness的R2McF为0.158,重要性最大,因子elevation的R2McF为3.6×10-5,重要性最小;(2)最优逻辑回归模型由组合因子Brightness,PCA1,Greenness,Wetness,PCA3和slope确定,其重要性R2McF为0.206;(3)最优逻辑回归模型的沟壑概率预测精度为73.72%,ROC曲线下面积即AUC值为0.80;(4)延河流域沟壑地貌约占整个延河流域面积的52.05%。研究表明,延河流域沟壑分布呈现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逐渐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传统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有限,为了筛选可用于茶树鉴别与母系溯源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组合,将18个已报道的茶组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通过设计通用引物,在169个茶树品种/品系中进行候选分子标记扩增与一代测序分析,筛选出16对引物,共含25个SNP位点可用于茶树品种母系溯源与鉴别分析。另外,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结合茶树品种资源基本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最终形成由30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并构建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用于品种识别。本研究数据为茶树品种的母本溯源与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维生素A对高脂饲喂小鼠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维生素A(VA)对高脂饲喂条件下小鼠(Mus musculus)肝脏中脂肪降解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探索其是否可促进小鼠体内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高脂饲喂小鼠肝脏中脂滴分布;利用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肝脏各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第1~3天VA处理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第4、9、27天,VA处理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皮下脂肪(0.1890±0.0056)g与腹膜下脂肪垫(0.3862±0.0053)g重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0.2620±0.0020)g与(0.4867±0.0052)g重量(P〈0.01);切片观察肝脏充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VA处理组小鼠肝脏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SR-BⅠ)、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解酶(T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小鼠血清胆固醇(CHO)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HO及HDL-C浓度(P〈0.01)。说明VA可通过SR-BⅠ促进脂肪降解和血清中HDL-C清除。  相似文献   
54.
关于我国奶业养殖模式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冲击后,我国奶业在政府引导下经过3年的整顿和振兴,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奶业养殖模式转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奶业未来的发展。结合我国奶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奶业养殖模式转型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以期为加快我国奶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用液氮冷冻法比较了不同保护剂和不同冻存途径对伊氏锥虫云南株进行保存后,虫株在存活率、活力、感染力、致病力和药敏性方面的变化。我们发现在以二甲基亚砜为主要保存剂时,二甲基亚砜浓度低对保存效果不利,而浓度为5%时,保存712天后,虫体成活率仍达96%;当以甘油为保存剂时,若其浓度低虫体成活率低,当浓度为20%时,保存365天后虫体存活率有91.4%。在不同冻存途径试验中发现,先在液氮气相中距液氮面4cm以上处放置1h,再降到距液氮面4cm处放置1h,然后进入液氮效果最好。用此种保存方法和冻存途径后,虫体活力强,其感染力、致病性和药敏性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6.
饲料玉米的吸肥规律及其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提高饲料玉米的栽培水平及肥料利用率,以东陵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化学分析和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锌肥对饲料玉米N、P、K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主要结果是: (1)分析说明了饲料玉米在生育进程中全株N、P、K的浓度、吸收累积量、吸收速率等变化规律及与施肥的关系,提供了每1000kg干草需要吸收N、P、K、Fe、Mn、Cu、Zn的数量;(2)应用一元三次方程模拟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干物质和N、P、K养分吸收量与出苗后天数之间的回归关系,明确了干物质和N、P、K养分吸收的最快速率及出现时间;(3)氮、磷、钾化肥可显著提高饲料玉米鲜草产量,氮肥增产50.2%,磷肥增产36.4%,钾肥增产13.2%。  相似文献   
57.
我国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之间生态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独特资源与环境特征 ,指出该区应打破系统的封闭性 ,引进负熵促进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农牧业系统良性耦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获取外源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 ,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8.
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对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实地调查监测,对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矿区废弃地展开生态恢复现状的调查研究。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所管理的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全面评估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成效,着眼于目前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情况,研究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并结合我省生态环境的应用,提炼总结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经验和模式,为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9.
城市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安全重要内容,建设好城市防护林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广州“绿色亚运”增绿行动防护林建设是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融合,是践行建设生态高效、景观优美、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防护林体系.文章在对广州防护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沿海防护林、工业园防护林、农田林网三大建设工程方面对广州“绿色亚运...  相似文献   
60.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半干旱地区采集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获得了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研究了微生物量磷、速效磷、有机磷及其组分在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有机磷分别为5.86~12.24 mg·kg-1和0.12~0.35 g·kg-1,灌溉耕地最高、退化草地最低,二者在大团聚体(>2 mm)中的含量皆高于小团聚体(<2 mm);土壤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在小团聚体中较高。有机磷分组研究显示,大团聚体的中等稳定性和稳定性有机磷含量较高,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则在>2 mm或<0.5 mm团聚体中较高。结果表明土壤大团聚体可能是磷转化的库,小团聚体是土壤磷供给的源。微生物量磷与各种形态的土壤磷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