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00篇
  免费   2365篇
  国内免费   4102篇
林业   3462篇
农学   3284篇
基础科学   2229篇
  4520篇
综合类   18367篇
农作物   3050篇
水产渔业   2115篇
畜牧兽医   5732篇
园艺   2752篇
植物保护   1756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1600篇
  2021年   1728篇
  2020年   1698篇
  2019年   1648篇
  2018年   1196篇
  2017年   1852篇
  2016年   1401篇
  2015年   1972篇
  2014年   2055篇
  2013年   2523篇
  2012年   3391篇
  2011年   3506篇
  2010年   3248篇
  2009年   2993篇
  2008年   2919篇
  2007年   2744篇
  2006年   2281篇
  2005年   1740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962篇
  2001年   880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3篇
  1953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dynamic and evolution of PRRSV in a seed-stock farm by monitoring PRRSV status from 11 June 2009 to 4 August 2010. For laboratory test, around 18-24 umbilical cords from farrowed sows and 5-95 sera from nursery and grow/finish pigs were submitted around every 2 weeks interval during the study. The submitted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PRRSV using IDEXX PRRS 2XR ELISA kit, RT-nested PCR. The PRRSV-positive samples were further sequences based on ORF5 and analyzed using MEGA 3.1 program and Beast 1.5.4 package. The surveyed farm was first infected with type II PRRSV but it was infected newly with type I PRRSV of unknown origin, showing rapid substitution to type I PRRSV as a dominant strain in 2 weeks. The type I PRRSV was first detected from umbilical cord of a farrowed sow in 12 January 2010, and secondly from nursery pigs in 26 January 2010. Although sudden increase of mean S/P ratio was found in grow/finish pigs around 2 months earlier than first type I PRRSV detection, no type I PRRSV viremia was found. Thirty three ORF5 full sequences from 14 type II to 19 type I PRRSVs were obtained chronologically in this farm and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rates of those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The substitution rates (/site/day) of two types were 4.03×10(-5) (type I), 3.09×10(-5) (type II), respectively, which was more frequent than previous reports. The calculated divergence time of type I PRRSV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when the sudden elevation of serum IgG in grow/finish barn was first observed. This study provided fundamental data for type I PRRSV dynamic in a previously type II PRRSV-infected farm and suggested grow/finisher barn could be a primary site for PRRSV introduction.  相似文献   
52.
应用PCR技术检测鹅细小病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H1株结构蛋白VP1与VP3编码基因非重叠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GPR1 /GPR2 ,用这对引物对感染器官内的GPR和接种鹅胚增殖的GPV进行PCR扩增 ,其结果引物GRP1 /GPR2能特异性地扩增GPVVP1 VP3区段核苷酸序列 ,扩增出与设计核苷酸片段大小相符的 0 6kb的序列 ,而对照的鹅副粘病毒cDNA及鸭瘟病毒 (DPR)DNA对照组均出现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53.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54.
为探索采集食蟹猴骨髓的操作方法及其正常骨髓象指标,试验采集了60只食蟹猴的髂骨骨髓,并测定其骨髓象、测得的骨髓象及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可以顺利的采出骨髓,雌雄之间晚幼红细胞、粒红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对240头牦母牛进行为期一年的体况评分监测,发现牦母牛体况变化与草地饲草的供给状况相一致,牦母牛体况变化基本规律为暖季表现为快速上膘,冷季呈现逐步消耗。体况评分最低的时期为5~6月份,最高在10月和11月份。体况消长变化呈现两年一周期的模式。  相似文献   
56.
从施肥、刈割、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时间等方面论述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养殖家畜的冠状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其基因序列与蝙蝠体内冠状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可引起猪肠道感染并导致仔猪大量死亡,对动物健康危害极大.本研究基于对美国猪群PEDV流行毒株表观流行率的数据挖掘作为先验信息,以2019年美国生猪入境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59.
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多次刈割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忠  汤学峰 《草业科学》1999,16(5):27-29
对毛苕子不同刈割时间与次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对对比,发现其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试验证明,在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在整个生育期内刈割2次可获得最高产草量,一茬草与二葜最佳刈割期分别为初花期和结荚初期。  相似文献   
60.
牧草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任Jun 《草业学报》1998,7(3):34-40
在查阅大量牧草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理论,根据专家咨询系统的反馈信息,对所选择的6类抗旱性鉴定指标及其21个指标变量,进行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和计算,定量确定了各指标变量在牧草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及重要程度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