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8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林业   834篇
农学   798篇
基础科学   390篇
  810篇
综合类   1665篇
农作物   376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896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3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梁继农 《长江蔬菜》2002,(12):33-34
菌丝融合型测定结果表明,32个茭白纹枯病菌菌株隶属于两个菌丝融合群:30个属AG1群,占测定菌株的93.95%,其中AG1-IA、AG1-IC两亚群菌株依次为24与6,有两菌株为AG4,占6.25%。显然,AG1-IA为优势融合群,占测定菌株的75%。融合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AG1-IA致病性强,AG1-IC弱,AG4基本不致病。茭白与水稻两种纹枯病菌交互接种,其发病基本一致。由此,作者认为这两种纹枯病菌为同一病原物,或者说茭白、水稻是同一病原物的两个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42.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3.
实蝇科昆虫种类繁多、危害巨大、入侵能力强,倍受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领域的关注。转录组代表细胞或组织内全部的RNA转录本,反映特定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而依赖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所衍生出的转录组测序给实蝇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实蝇科昆虫转录组序列数据和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实蝇科昆虫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涉及重要经济实蝇的种类鉴定、基础生理、滞育、配子形成和交配生殖、解毒机制及防治和非编码RNA共6个方面。同时,提出了加强重要经济实蝇转录组研究的3个展望:一是加强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多组学结合研究;二是开展microRNA(miRNA)等非编码RNA功能方面的探索研究;三是探索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4.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中国番木瓜出口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日升番木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忍耐力比较试验,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番木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橘小实蝇的耐热力大于瓜实蝇,以橘小实蝇3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卵和幼虫(死亡率100%)的蒸热处理条件是番木瓜在蒸热室相对湿度60%~70%、约经3~3.5 h果心温度缓慢升温至41℃时,使用饱和热蒸汽(相对湿度90%~95%)25 min内快速升温至47℃后水淋冷却至常温。国产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蒸热处理条件下,鲜果内总计数量分别为10 000头和32 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3龄幼虫全部被杀灭,超过美国采用的机率9(Probit 9)检疫安全水平(99.9968%死亡率),完全可确保检疫安全。同时,蒸热处理后第7天的番木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口感,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46.
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棉在全球的广泛种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甜菜夜蛾的为害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并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本文论述了Bt毒蛋白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取食行为、体内酶活、药剂敏感性等的影响以及甜菜夜蛾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等,并对今后转基因棉田甜菜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江西省西红柿青枯病抑病土壤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江西省不少地区发现存在着番茄青枯病抑病土壤,并对其抑病性能和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江西省番茄青枯病抑病土壤的调查在番茄青枯病盛发期,按5点取样250—1000株,结合全田踏查,连作3年以上不发病或发病率在1%以下的土壤,大片(非水旱轮作)多年连作而未见病害显著为害的土壤,  相似文献   
48.
选择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3种杀虫剂作为种衣剂有效杀虫成分,每种杀虫剂设置1%、2%、3%、…10%共10种浓度梯度,春天播种期进行玉米包衣播种,20 d后调查苗期植株的根长、根数、叶数和株高,验证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安全性。结果表明:在10%浓度以下,3种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玉米苗期生长均未产生药害,植株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索精异丙甲草胺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室内研究了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安全性,对安全剂进行筛选,并对安全剂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及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对4种安全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解草酮0.5、5g/kg种子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药害,解草啶、二氯丙烯胺、苯叉酰胺在低剂量下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精异丙甲草胺药害,但高剂量无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解草酮0.5~4g/kg种子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精异丙甲草胺150~600g/hm2(有效成分含量)造成的小麦药害,缓解率均在20%以上,其中1g/kg解草酮种子处理缓解效果最好,提高小麦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可达4倍以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解草酮1g/kg种子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出苗期(播后4~6d)GSTs比活力,而GSH含量与对照相当或降低。表明解草酮可能通过提高小麦GSTs活力来增强GSH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轭合代谢作用,而非通过增加GSH含量来提升精异丙甲草胺降解。  相似文献   
50.
烟粉虱MED隐种对13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对不同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选择,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烟粉虱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显示,烟粉虱MED隐种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选择性存在明显差异。1、0.01和0.0001μL/μL浓度的芳樟醇、反-2-己烯醛和桉树脑对烟粉虱MED隐种雌、雄虫校正反应率均为正值,具显著吸引效果;而p-伞花烃、月桂烯、3-蒈烯、α-蒎烯和顺-3-己烯-1-醇对雌、雄成虫的校正反应率均为负值,说明其对烟粉虱MED隐种雌、雄虫具有不同程度的趋避性。雌烟粉虱对0.0001μL/μL浓度桉树脑的选择率达最大值70.30%,与对照差异显著,具显著吸引作用。雌、雄烟粉虱对0.01μL/μL浓度的顺-3-己烯-1-醇的选择率最小,仅为24.75%和27.03%,具显著驱避作用。因此,烟粉虱MED隐种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趋性反应不同,可能是烟粉虱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