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5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林业   1239篇
农学   1685篇
基础科学   1028篇
  1698篇
综合类   3148篇
农作物   642篇
水产渔业   480篇
畜牧兽医   1501篇
园艺   472篇
植物保护   70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研究上游有调洪水库的小流域洪水过程,在确定下游河道洪水流量应包括区间洪水流量和水库泄洪流量的基础上,通过将流域洪水的主峰过程概化为且角形变化过程的方法,得出了错峰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小流域洪水计算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2.
闸述了J1939协议的原理、特点及其发展状况;提出了J1939在客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J1939在客车上的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3.
为了给基于频域反射法测量土壤质量含水率提供一种方法,设计了一种由圆管和探针组成的管针式土壤质量含水率测量探头。以杨凌地区的塿土为对象,分析了所设计探头间接测量土壤容重的误差;在信号源频率为50、100、150、300、500 MHz下,研究了土壤质量含水率(2.58%~21.43%)、土壤容重(0.80~1.30 g/cm3)和温度(10~50℃)对探针上的电压与信号源输出电压的比值(信号电压比)的影响;建立了信号电压比与土壤温度、容重和质量含水率之间的三元二次方程,分析了模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管针式探头间接测量土壤容重的绝对误差为-0.129~0.016 g/cm3;含水率、容重和温度均影响信号电压比,50、100、150 MHz下含水率对信号电压比影响较显著。在0.01的显著水平上,150 MHz下所建模型较优,其决定系数R2为0.849 6;对该模型的检验结果说明,计算的信号电压比与实际电压比的绝对误差为-0.166~0.159。基于该模型计算的土壤含水率与实际含水率的绝对误差为-3.440%~4.039%。  相似文献   
154.
污灌区有机氯农药的土—气交换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典型污灌区为研究区域,获取相关数据及模型参数,并应用逸度方法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土-气交换行为及其分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日均温度最大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之间土-气分配系数(KSA)的差异比日均温度最小时高出一个数量级,HCHs比DDTs更容易挥发重新释放进入环境中而进行二次分配,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每提高1%而引起的KSA值的变化率不同,且这种变化会随着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提高而趋于平稳;辛醇-气分配系数(KOA)与土-气交换逸度分数ff呈负相关关系,当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和3%时,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P0.05)、-0.763(P0.05)、-0.776(P0.05);应用土-气浓度比(Cs/a),进一步判定土壤浓度和大气浓度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对HCHs及DDTs的土-气交换行为产生影响;HCHs与DDTs的初次分馏及二次分馏效应进一步说明土壤性质及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均会对分馏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3-PPR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3-PPR并联机构位置正解问题,运用螺旋理论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其运动特性,同时通过解析法构建该并联机构的完整运动学逆解。将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问题的求解转化为对目标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并基于此建立该并联机构正解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通过对基本蚁群算法进行有效的改进,构建了可用于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运用该算法求解3-PP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对比传统数值方法和改进蚁群算法,证实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并能避免初值和局部最优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有效应用于求解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问题。  相似文献   
156.
1989到1991年对10年生国光和金帅苹果品种的果树进行的渗灌试验结果如下:1,能节水并可防涝;2,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3,增加吸收根数量,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座果率和单株(或单位面积)产量均比漫灌(对照)区高;4,到1991年,果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5,多孔陶土管成本低;6,田间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57.
非试验室条件下的汽蚀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泵的使用中,绝大多数不具备试验室的测量条件,所以不能用扬程降低的方法来判定汽蚀的发生。现将两种简便方法作以介绍,共商榷。  相似文献   
158.
秸秆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方高寒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季大田试验(试验周期2013-11-01—2014-04-30),设置自然无覆盖、覆盖秸秆厚度5、10、15 cm 4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20、40、60、100、140、180 cm深度土壤液态含水率以及气象数据,分析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0~60cm土层内液态含水率增加或减小的时间拐点发生延迟,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其延迟效果越明显,但土壤冻结期的延迟效果比冻土融化期明显;秸秆覆盖阻碍了冻土融化初期融雪水入渗,使自然无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出现短暂的峰值,而在冻土融化末期秸秆覆盖抑制了土壤水蒸发,使各秸秆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又高于自然无覆盖。秸秆覆盖可有效平抑冻融期0~60 cm土层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平抑效果具有减弱趋势;积雪融水和秸秆覆盖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墒情,但其增墒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0~60 cm土层的平均增墒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15、10、5 cm。  相似文献   
159.
由于甘蔗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智能化水平较低,依靠人工操作很容易对甘蔗收获机的运行状态产生误判,从而造成物流通道堵塞、能源浪费、收割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遗传算法(GA)和支持向量机(SVM)状态识别模型。首先,通过实地采集甘蔗收获机刀盘轴、行走轴、切段轴和风机轴扭矩和行驶速度特征信息,然后通过PCA进行数据降维,最后利用GA优化参数C、γ,使用每个特性信息来训练SVM,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PCA-GA-SVM状态识别模型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的识别准确率为93.75%,建模时间为3.688 s,与SVM(81.25%,9.487 s)、PCA-SVM(87.5%,5.817 s)和GA-SVM(90%,8.969 s)进行对比,该模型具有最高准确识别率和最快建模速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Wang  Zhuangzhuang  Zhang  Liwei  Li  Xupu  Li  Yingjie  Fu  Bojie 《Landscape Ecology》2021,36(10):2977-2995
Landscape Ecology - Human beings face a growing supply–demand risk in ecosystem services (SDRES) due to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