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84篇
  106篇
综合类   56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松安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57-160,171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立草为业;改革放牧为舍饲,大力发展草食肉畜;建立高效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推广“公司+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五位一体”生态型塑膜温室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经5~10年使草食型:精料型畜种结构调整为6:4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无血清培养系统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力的影响,分别以0.3%牛血清蛋白(BSA)(mV)、1%聚乙烯醇(PVA)(mV)和1%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VV)代替成熟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以添加5?S的OM为对照组,对来源于屠宰场的卵巢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体外培养。成熟率PVA添加组(50.00%)显著低于FBS组(83.23%)(P<0.01)、BSA组(71.19%)和ITS组(76.79%),与FBS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卵母细胞用离子霉素联合6-DMAP激活,在SOFaa中进行孤雌胚培养,BSA、PVA、ITS及FBS各组的卵裂率依次为61.90%、46.97%、79.07%和83.58%,囊胚率分别为25.00%、19.70%、55.81%和60.45%。结果表明:在OM基础培养液中添加BSA或PVA,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明显低于添加FBS,且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添加ITS,卵母细胞成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孤雌胚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表明以ITS代替FBS,可用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相似文献   
33.
研究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对四川丘陵区紫色土有机碳及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为紫色土地力提升和柑橘园肥料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2014—2020年在川东北丘陵区开展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柑橘园清耕及柑橘园间作白三叶2个处理,2020年3月,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川东北丘陵区柑橘园土壤水稳定团聚体以<0.25 mm小粒级为主,2~1 mm粒级含量最低。与清耕相比,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减少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且不同土层之间均表现出这一趋势。种植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0~20 cm土层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随着粒级的减小含量逐渐增加、且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除0~10 cm土层>2、2~1 mm粒级外,柑橘园种植白三叶均能提高不同土层中各粒径土壤碳氮比。综上,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补充紫色土有机碳库和氮养分含量,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紫色土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4.
结果表明:5%锐劲特悬浮剂对水稻三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0ml/667m2、50ml/667m2、40ml/667m23个剂量防效分别达到88.70%,81.16%和76.96%,明显高于目前常用农药18%杀虫双水剂250ml/667m2;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防治白穗用药应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期  相似文献   
35.
大豆皂甙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对大豆制品中各类皂甙的定量分析是研究大豆皂甙药理作用的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差示折光(HPLC-dRI)检测法测定单糖链大豆皂甙的含量.色谱条件为:ODS-AM-303色谱柱(YMC,4.6 mm×250 mm,5μm),柱温40℃,合0.1%三氟乙酸的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mL min-1.Ba、Bb、Bd、Be、αg和βg分别在2.24~11.2、2.35~11.8、1.58~7.92、2.01~10.1、1.38~6.88和1.62~8.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93.8%、94.1%、95.8%、93.4%和94.2%,RSD为3.22%、3.18%、4.01%、3.53%、4.07%和4.28%.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皂甙样品中各类皂甙的测定.  相似文献   
36.
凋萎期失水速度在烟叶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了优化烘烤工艺,寻找最佳的凋萎期失水速度,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在甘肃陇南地区应用变频技术通过风量调节研究了烘烤凋萎期7组失水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凋萎期失水速度控制在5~7 g∕(kg·h)之间,不但可以让未变黄的烟叶继续变黄,消除青烟,让已变黄的烟叶适度失水,同时降低了变黄后烟叶的水分含量,为烟叶定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防止棕色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以甘蔗的3个杂交品种(ROC22、Co281、KQ01-1390)和3个原种(28NG16、57NG155、96NG16)为供试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成熟期蔗株的形态、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蔗茎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品种甘蔗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3 ℃夜间低温处理3 d后,甘蔗植株均出现叶片干枯、卷曲,生长点损伤或坏死变黑,蔗茎侧芽发黑、变软等症状,纵剖蔗茎可明显看到茎内组织呈水煮状,蔗叶相对电导率上升,蔗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蔗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甘蔗品种耐寒能力依次为:KQ01-1390>Co281>ROC22> 28NG16>57NG155>96NG16,可见供试材料中的甘蔗原种对低温胁迫反应敏感,耐寒性比杂交品种弱。  相似文献   
38.
新疆石河子农耕区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9月,在石河子农耕区依不同生境类型选择9个样地,以夹夜法布夹11 300夹次,共捕获鼠417只,鼠种由小家鼠、灰仓鼠、红尾沙鼠、褐家鼠等10种组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鼠类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农田-林地鼠类群落(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荒漠-沙地鼠类群落(子午沙鼠 红尾沙鼠 大沙鼠)和城市居民点鼠类群落(褐家鼠 小家鼠 灰仓鼠).其中,农田-林地鼠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根据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鼠害发生状况将垦区鼠类危害型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0.
选取近年来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表现较好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其产量、WUE、抗旱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以评价各品种(系)的抗旱性及最佳种植区域。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参试品种(系)的株高均增加。陇中4号和陇中1号的倒伏面积较大,分别达32.6%、40.7%。产量以中麦175在灌水量3 000 m~3/hm~2处理下最高,为5 531.0 kg/hm~2。经分析鉴定,抗旱指数3级的品种(系)有陇中5号、CA13012、200833-3和200917-2。综合产量、WUE、抗旱指数及倒伏面积,适合降水量350~5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陇中4号、陇中5号、CA12003、陇育10号、200707-2-2,适合降水量3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CA13012、200833-3、200917-2,适合降水量在4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中麦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