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0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993篇
林业   800篇
农学   566篇
基础科学   423篇
  1108篇
综合类   5804篇
农作物   779篇
水产渔业   527篇
畜牧兽医   1650篇
园艺   905篇
植物保护   49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795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用纯种野公猪与杜洛克母猪的杂交后代含50%野猪血缘的42日龄杂交野猪36头,随机分成9组,试验为双因子3水平(3×3)析因安排分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因子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磷水平与钙磷比例对各处理组的平均日耗料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钙磷比例水平下对血清钙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磷和钙磷比例互作效应对血清钙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日粮钙磷比例对血清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日粮磷和钙磷比例互作效应对血清磷影响显著(P<0.05);0.4%的日粮磷水平与0.6%的磷水平对血清AKP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2.
将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中的E0基因双酶切回收后,连接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中,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子转染PK-15、BHK-21、VERO 3种细胞,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用蓝光激发进行观察,在3种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而且在转染后的24、48、72 h 3个时间点上,观察到的荧光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72 h时荧光细胞的数量在3种细胞中都达到最多,总的来看,在PK 15中荧光细胞的数量最多。通过对细胞荧光的定位发现,重组质粒的荧光主要分布在胞浆内,而且细胞核周围的荧光较强,胞核与胞浆的界限明显,尤其是在PK-15细胞和VERO细胞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未携带E0目的DNA的pEGFP-N1 Vector转染3种细胞后,都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但是整个细胞中是均匀出现荧光的。经酶切、PCR、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K-E0细胞中有大量的HCLV的E0表达,单纯的PK-15细胞中没有E0的表达。HCLV株在PK-E0细胞中从48h开始到72h的滴度比在PK-15细胞中的滴度要高。证明PK-E0细胞中E0蛋白的大量表达增加了HCLV在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73.
7~10岁健康猕猴15只,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5只,分别按照100、125、150mg/kg的剂量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菌素,连续观察血糖、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期15周.结果:与注射链脲菌素前比较,注射后1周,Ⅰ组猕猴血糖浓度明显升高,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下降(P<0.01),随后趋于正常水平,而Ⅱ、Ⅲ组猕猴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并在随后的时间内持续维持在高水平,血浆C肽和胰岛素浓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P<0.001),Ⅲ组动物至15周全部死亡.结论:按照125mg/kg的剂量一次性给猕猴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可成功复制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维持高血糖和低胰岛素及C肽浓度至少15周.  相似文献   
74.
细胞凋亡的常用调控基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细胞凋亡主要受基因的控制,现已发现许多基因对细胞凋亡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通常将这些基因分为两大类,即细胞生存基因和细胞死亡基因。一般认为与细胞生存有关的基因包括C-myc,C-abl,Ras,V-src,Bcl-2,EIB,LMW5-HL,C-kit和Bcl-x等;与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包含P^35,P^53,RB,DCC,WT-1,CpGv,Bcr-abl,V-erb-A,tats20,DAD1,ADO/Fas,TGF-β,TRP-2,RP-8,TRPM-2,SGP-2,TIA,Bax,ICE,C-rel,irrecrst等。本文对目前使用较多研究较深入的几种凋亡调控基因,即C-myc基因,Bcl-2基因,P^53基因,ICE基因,Fas基因及FasL和Cdc2基因的来源,作用和相互间关系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磷素变化规律和形态特征,确定影响杉木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为提高连栽杉木对磷素的利用效率和我国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土壤全磷、有效磷、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进行测定,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NMR)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土壤磷素形态特征和土壤结构及矿物组成进行分析。 结果 31P-NMR图谱表明:连栽导致杉木林土壤正磷酸盐含量下降,正磷酸单酯含量增加。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磷酸钙盐(Ca-P)含量随杉木林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闭蓄态磷(O-P)含量则相反;O-P含量在各形态无机磷中占比最大,磷酸铝盐(Al-P)含量占比最小。SEM-EDS分析发现: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胶体颗粒呈片状堆叠;FTIR图谱显示:其表面官能团结构的差异较小;XRD分析表明:高岭石和石英的衍射峰强度随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弱。 结论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形态主要以正磷酸盐和正磷酸单酯为主。连栽土壤中全磷、有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Fe-P)向土壤表层聚集分布,土壤中正磷酸盐(无机磷)含量随杉木林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土壤Al-P含量较少及有效磷、Ca-P、Fe-P向极难溶的O-P转化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重要因素。连栽可增大土壤熟化程度、降低土壤矿物质结晶程度。  相似文献   
76.
氮磷钾配施对酒泉市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制种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干旱盐碱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亦逐渐提高,施氮增产0.84%~17.37%,施磷增产51.38%~59.63%,施钾增产-0.58%~1.3%。与无肥处理相比,所有处理均增产,增产率在11%~79%。氮钾和磷钾互作效应降低紫花苜蓿种子产量,而氮、磷互作效应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产量最高的中磷处理相比,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85.2%、62.64%和98.56%。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得出河西走廊干旱盐碱条件下制种紫花苜蓿推荐年施氮(N)、磷(P2O5)和钾(K2O)的量分别为100、190、60 kg/hm2。  相似文献   
77.
采用双干循环整枝技术充分发挥了彩椒潜伏芽结果的能力,在其他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每667 m2产量达12 000 kg以上,比常规双干整枝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78.
BPA不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Dazl的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环境雌激素BPA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Dazl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给孕鼠饮用含有BPA的水方式使胎鼠在发育过程中接触BPA,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了胎鼠生殖嵴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Dazl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Dazl在减数分裂期间处于低甲基化水平,无论对照组或处理组均低于10%,说明Dazl的低甲基化对维持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对照组与处理组的甲基化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说明本研究的BPA浓度不影响卵母细胞Dazl的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79.
在普通钢架大棚内,以实生苗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甜瓜砧木品种进行甜瓜嫁接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个砧木品种嫁接苗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植株和瓜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均没有显著差异,与实生苗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砧木品种为日本青秀和亮丽王。  相似文献   
80.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ndirect ELISA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equine herpesviruses type 4 (EHV4) antibody, the glycoprotein G (gG) protein with specific epitope worked as a detection antigen. After optimizing conditions, the indirect ELISA method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specificity and repeatability tes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EHV4 gG only react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EHV4;but not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EHV1; both the intro-batch and inter-batch variation coefficiencies were lower than 10%.Concordance of the indirect ELISA relative to commercial EHV1/4 antibody kit was above 90%.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rect ELISA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of EHV4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