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0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316篇
基础科学   285篇
  558篇
综合类   1690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660篇
园艺   271篇
植物保护   23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初结果林分树体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为科学控梢、培养结果母枝及提高种实产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源村香榧初结果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势间和层面间的结果母枝性状、结果母枝粗度及长度区间分布、枝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中庸树的结果母枝粗度最大,其结果母枝长度显著高于弱势树(P<0.05);不同树势树体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差异显著(P<0.05),弱势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高,强壮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低;树冠上层的结果母枝粗度和长度最大,下层最小(P<0.05),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在不同冠层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在不同树势的树体间表现不同,其中坐果率在中庸树和弱势树体的树冠下层最高;结果母枝粗度1.91 ~ 2.50 mm、长度5.51 ~ 8.70 cm的2代果总数和膨大果数量最多,且坐果率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在枝叶矿质营养特征方面,不同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6月中庸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生产实践中,培养中庸树型,适当控制结果母枝长度和树体高度,有利于香榧坐果率、混合芽比例的提高;保留粗度1.91~3.10 mm、长度5.51~11.90 cm的结果母枝,对提高香榧坐果率、产量有重要意义;施钙肥,对促进香榧种子生长和提高坐果率有重要作用。图3表8参21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古筝的演奏效果除了与演奏者的技艺有关,与古筝本身的结构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共鸣面板接收琴弦的振动并引起共振发声,是古筝发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以整板结构古筝共鸣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分析方法探讨其声学振动性能。  方法  采用ZSDASP信号采集分析软件对整板结构共鸣面板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得出各阶次共振频率及对应模态振型的特点和规律;并建立整板结构共鸣面板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计算模态分析,验证计算模态分析应用于本研究的可行性。  结果  通过实验模态分析和计算模态分析均得出,随着振动阶次的升高,整板结构共鸣面板模态振型均趋于复杂,且对应的共振频率也逐渐增大;在实验模态结果中,(0, n)、(1, n)和(2, n)等阶次的共振频率较易识别;(0, n)阶对应的模态振型相对清晰易识别,但(1, n)、(2, n)中较低阶次对应的模态振型不明显;计算模态能够识别到的各阶频率所对应的振型为(1, n)和(2, n)阶,与实验模态结果相比缺少(0, n)阶,但计算模态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具连续性,能够识别到(1, n)和(2, n)的所有阶次,而实验模态分析时个别阶次不够明显。  结论  将计算模态求解结果与实验模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模态分析应用于整板结构古筝共鸣面板的振动模态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3.
结合历史时期的海水入侵监测数据,对大连市典型海水入侵区大魏家地区50余年海水入侵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近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评价了当前地下水供水的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该区地下水质情势和影响水质的主控要素进行了分析和判别.结合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针对性对策.研究结果为该区供水安全和地下水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香气类型也各异.本研究通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20个品种龙井茶进行香气评分,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呈现清香、花香和栗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74种主要香气成分.通过...  相似文献   
135.
林分因子和气象因素对欧美杨溃疡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林分和气象因素对欧美杨溃疡病田间发生状况的影响,为拟定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杨树不同品种发病状况不同,中林46杨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高于107杨;树龄和林分密度影响病害发生的程度,不同树龄和不同株行距欧美杨林中,溃疡病的平均发病株率和发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在8年生以下树龄的林分中,随树龄增大,病情加重;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欧美杨溃疡病的发生与4~9月的降水量(R)、日平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A)、日最低气温(a)、日平均相对湿度(HRH)及日平均风速(W)呈显著相关关系。即:欧美杨溃疡病的发生情况随着降水量(R)、日平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A)、日最低气温(a)和日平均相对湿度(HRH)变大而逐渐变重,随着日平均风速(W)的减小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36.
杂交构树在滨海盐碱地生态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可应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树种资源,建立滨海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绿化体系,本文通过在环渤海湾试验基地的连续种植试验,证明了杂交构树作为绿化树种在盐碱地应用的可行性。应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对杂交构树的成活和长势予以保证,建立了杂交构树在盐碱地的生态绿化体系。同时,培育出了大量的可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杂交构树苗木,为更大规模的种植试验和进一步推广做好了储备。  相似文献   
137.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光敏色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3种秋眠型苜蓿光敏色素和植物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揭示苜蓿秋眠性的调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FQ-PCRSYBR-GreenI方法,在人工气候室,以美国苜蓿秋眠级标准对照品种Norseman(FD,秋眠型苜蓿,秋眠1级)、Dupuils(FD,半秋眠型苜蓿,秋眠5级)和CUF101(FD,非秋眠型苜蓿,秋眠9级)为材料,设计4个不同的日照长度梯度(7,10,13和16h/d),对其植株处理35d,测定叶片中光敏色素(PHYAPHYB)mRNA 表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赤霉酸(GA)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PHYA PHYB 在短日照条件下合成量大,其中以Norseman表现最为明显。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叶片中的GA/ABA、ZR/ABA和IAA/ABA均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大;短日照条件下3种秋眠型苜蓿ABA的合成量均为最大,GA的含量最低,生长严重受到抑制。可能PHYA PHYB 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内源激素GA3、ZR、IAA、ABA合成量,进而调控了苜蓿的秋眠。  相似文献   
138.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Pm的PlpB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m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反应条件为63℃,20 min.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为25 cfu/mL;与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无任何交叉反应.采用建立的LAMP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临床54份分离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31份为阳性,23份为阴性,二者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的建立为Pm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9.
良种油茶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动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良种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栽植从第1年开始到第30年为一个经济生产时段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动态经济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设计产量和价格收益率的盈亏平衡点,以及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对净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a的生产时段中,按7%基准贴现率和2010-2012年茶油市场平均价格60.00元·kg-1计算,累计净现值为4.38万元·hm-2,内部收益率为12.05%;投资回收期为16.41 a;当整个生产时段的销售收入减少19.50%或生产成本增加24.20%时,发展良种油茶生产将变得不可接受,但从目前市场和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政府在油茶产业资金扶持政策上,除现有的造林补贴政策外,还可通过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延迟还贷时间;采用补助政策,加快经济适用的小型农机具(如油茶采果机、山地土壤耕作机等)的开发、推广应用,鼓励油茶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榨油机械,提高茶油加工效率和效益等方法,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0.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 lifelong illness with profound emotional and social impacts, and could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large intestine, especially in colon.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UC remained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 (MMP-7) and lysozym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C through a mice model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 The UC model was evaluated both by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and the intestinal histopath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I score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olon. Interleukin-6 (IL-6) serum levels and large intestinal fluids levels in UC mice are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the inflammation damage in the colon. The change tendency of the MMP-7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are both up-regulated firstly and then down-regulated from 1 to 5 d in the colon, but only the MMP-7 protein is up-regulated at 7 d again. The up-regulated MMP-7 leve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UC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through the activated defensins, while the down-regulated levels in the mid-later stage of UC may be connected with the severe lesions in the colon. However, the up-regulated MMP-7 levels in the later stage of UC in the colon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tissue repair or be served as a marker to CRC (colorectal cancer). The distribution of lysozyme protein indicates that there may be Paneth-like cells in the colon. Both the changes of MMP-7 and lysozyme in the small intestine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for the safe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gut, especially to the colon of U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