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4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林业   715篇
农学   606篇
基础科学   981篇
  944篇
综合类   4473篇
农作物   650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1454篇
园艺   708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泰山古树名木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山历史发展的见证,泰山的活文物,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古树健康监测系统主要采取目前最流行的B/S架构模式,使对古树的生长情况能够做到"一树一档案"的监测管理目标。同时增加GPS地图信息显示模块,使古树名木信息更能够直观的展示给工作人员。本文介绍了泰山古树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板块及功能,讨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该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在剂量为150.0~22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3.37%~91.63%,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g a.i./hm~2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62.5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广泛用于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3.
转录组研究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应用到多种动植物中。利用其能够获得大量未知序列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未知基因挖掘、分子调控及相关代谢途径中。该研究主要介绍了转录组研究的方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重要应用,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孟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5,(8):118-119,142
从澳大利亚班克木的资源概况、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育苗技术、栽培技本及其在生态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班克木的引种栽培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高、低农残品系D9320和D0351中Cs SDH基因在农药霜霉威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部位时空表达特征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Cs SDH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被定位在细胞膜上。黄瓜低农残品种D0351中,Cs SDH基因在果实受霜霉威胁迫后反应迅速,主要在处理前期响应表达强烈,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高农残品种D9320中表达量。Cs SDH果、叶中表达量较茎中高,且各组织部位表达量高低顺序稳定,为叶果茎。黄瓜高农残品种D9320中,Cs SDH基因表达量在0.5、1、3、12 h呈现上调表达,6、9 h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48 h出现上调表达高峰。说明克隆得到的Cs SDH基因属农药处理前期响应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降低黄瓜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研究黄瓜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在霜霉威胁迫下表达情况,为挖掘黄瓜低农药残留性功能基因以及探明其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成都市典型农家乐植物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成都市北湖公园、农科村、三圣乡选取了60个成都市典型农家乐,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典型农家乐植物群落中应用的乔木种类有56种,灌木种类83种,草本种类有118种,共计257种,分属91科184属。在植物种类组成方面,成都北湖公园的乔木种类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2.39%;郫县农科村的灌木种类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36.55%;而三圣乡"五朵金花"的草本种类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47.92%。农科村主要树木的平均胸径为13.32±9.07?,平均高度为5.53±2.49 m,在3个地方中均为最高。群落外貌方面,三圣乡"五朵金花"和郫县农科村农家乐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为主,针叶林少。成都北湖公园则以常绿阔叶为主,落叶和针叶林少。60个农家乐平均配置乔木5.1±2.47(N=60)种,平均配置灌木8.77±3.41(N=60)种,平均拥有草本11.83±6.75(N=60)种,超过50%的植物种类为三地或两地共有,植物配置呈现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7.
猪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感染死亡率高达100%,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并鉴定其结合活性。作者原核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将纯化后的PEDV S1重组蛋白免疫双峰驼,第4次免疫后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RNA,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巢式PCR扩增VHH片段,并构建至pCANTAB-5E载体中,电转化至TG1感受态细胞,得到VHH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随后,对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进行救援和3轮富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中筛选针对PEDV S蛋白纳米抗体,通过ELISA验证筛选的纳米抗体的特异性和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纳米抗体与PEDV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经4次免疫后,双峰驼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了1∶256 000。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库容量为2.1×107,阳性率85%;对噬菌体展示文库3轮的淘选富集后,最终筛选出6株氨基酸序列不同的纳米抗体,ELISA结果显示,6株纳米抗体均对PEDV S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与特异性。随后验证了Nb3能够与PEDV结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性。成功筛选到针对PEDV S1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所筛选纳米抗体有望用于PED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为PED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抗体材料。  相似文献   
68.
试验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性能较强的一株乳酸菌L3和两株芽孢杆菌D9、K9。将其用于制作发酵饲料,提升发酵饲料的抑菌性能。试验初步研究发酵饲料的体外抑菌性能评估方法。结果表明,用80%的乙醇溶液作为发酵饲料的前提取溶剂可增加抑菌物质的溶解,浓缩提取液的浓度可使发酵样品的抑菌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9.
为获得营养均衡的调制牛奶,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糖尿病人、亚健康人群、体重管理、皮肤管理等人群饮用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牛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置12 天后,牛奶无显著脂肪上浮,体系稳定性良好;人体GI值试验结果表明,调制牛奶的餐后血糖值上升和下降均较葡萄糖餐后血糖值平稳,有较好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表明开发的调制牛奶为低GI食品(GI值=22.86)。人体饱腹感试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纯牛奶对比,调制牛奶具有显著提高饱腹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